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从“赶时髦”走向“小时代”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05日   第 06 版)

  1月24日游人在海南三亚的三亚湾海滩沐浴阳光。
  (资料图片)

  自行车买“永久”、彩电买“东芝”、汽车买“宝马”、手提包买“LV”……这种“跟风消费”的场景在不少人的脑海里仍记忆犹新。不过,这种“赶时髦”的消费方式正不断被打破,精致、个性化的“小时代”路线正在形成。

  在工业化时代,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先进与高效率的标志,因而“大众化”的审美也让大家保持着“与主流消费习惯看齐”的心态。正如诺伯特·维纳所说:“大工业时代,人沦为《摩登时代》中大机器的玩偶。什么都可以批量化、效率化、标准化和无趣化生产,包括人本身,以及大众文化。”

  除了工业化带来“标准化”的审美,我国长期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带来“赶时髦”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增强时,企业的生产能力仍然有限、商品还是短缺,这都让我国居民消费带上模仿式、排浪式的特点。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大件”到20世纪90年代的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新三大件”,从本世纪初的空调、汽车、电脑到前些年“穿鞋只认耐克”、“穿衣只看鳄鱼”的习惯,买什么,要什么牌子,这些都有固定的答案,甚至说买了就是“时髦”,没有就是落伍。至于款式、设计也好,功能、用途也罢,似乎都不是重点。

  不过,这一切都在改变。

  如今,上街骑自行车的不再会因为身居奥迪、宝马的车群中感到抬不起头,反而可能让豪车车主们称赞“绿色健康生活”;手中那只风格简约的包包也不一定要被拎着“LOUIS VUITTON”的同伴所耻笑,因为说不准这个低调的饰物就出自某位时尚大师之手。

  “豪华”、“高端”、“耀眼”,这些曾经被消费者们追逐的概念如今正被“个性”、“精致”、“小众”所代替。“限量款”多了、“私人订制”也多了,每个人的消费都希望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这种改变不只来自于观念的力量,也依靠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让“大数据”得到了运用。每个人关注什么、喜欢什么、将会有什么需求,这些都得到了量化的统计,从而能够实现用户的“精准定位”。

  工业4.0的提出则让工厂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出符合他们预期的产品,让过去“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买什么”的模式转变为“想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想买什么就会卖什么”。

  正如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总结的那样,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从“赶时髦”走向“小时代”,国人消费模式的转变,背后反映的是大时代里中国经济社会及思想观念的变迁与发展。

跟风买东西的时代过去了
从“赶时髦”走向“小时代”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