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对外汉语教学二十载

海外版伴我一路同行(我与海外版)

林 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24日   第 06 版)

  本文作者于上海黄浦江畔

  转眼间,我离开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回到国内工作已经7年多了,每天的教学工作忙忙碌碌,既充实,又快乐。德国的景色已经在我脑海中逐渐淡去,与德国方面的信件来往也日渐稀疏。

  然而2014年3月,两封来自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的邮件又让我与德国有了联系。第一个邮件是两个陌生女孩给我发来的作文,附信中写道:“请林老师帮助修改,帮我们投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学中文’版。”

  另一个邮件是我昔日的德国同事——这两个女孩目前的中文老师写来的。她介绍说:“这两个女孩都是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的学生,还是当年你在该校担任教务长时招生进校的。现在她们长大了,学会写作文了,也想给海外版投稿啦!”

  算起来,我回国时这两个女孩还都是学前班里的小不点儿哪,难怪我不记得她们了。刹那间,在德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的一切又鲜活起来:每年12月,我都要到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为柏林华德中文学校的十几位中文教师续订《人民日报海外版》。每当海外版“学中文”版上发表我校学生的习作,师生们都会在教室里朗读,家长们在走道上传阅,全校一片喜气洋洋……

  可是,毕竟我离开那里已经有7年多啦!那里的师生应该差不多已经把我忘记了吧?

  德国同事告诉我:“才不是呢!在德国,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海外版,看到你指导留学生写的作文,看到你写的各种中外交流活动的报道,还看到你和留学生们的合影。你真是越活越年轻、越来越精神啦!我们都为你高兴哟!”

  随着这两个女孩的作文和照片在海外版的“学中文”版发表,我信箱里来自德国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多,每一封都写着:“请林老师帮我发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去。”还有的孩子来信表达他们作文发表后的快乐:“老师在班上朗读给大家听,还把刊登我文章的那份海外版送给我,让我带回家。爸爸妈妈看到了很高兴,表扬了我。”

  我能想象到,这些十三四岁的海外华裔后代拿到海外版时的兴奋劲儿。因为我在国内教的这些外国留学生,也同样渴望能拿到刊有自己作文的海外版。

  回国后我一直在网上阅读海外版,看到有我班外国留学生作文发表时,就从网上下载给他们,有时候还打印出来复印给他们。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们的需要,他们曾经跑了很多零售点去寻找海外版,想买一份来保存,可由于海外版在上海不零售,他们的愿望总是落空。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我从2014年1月起自费订阅了海外版。

  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印尼女孩看到我手上的海外版时激动的样子:她先小心翼翼地抚摸登有自己作文的海外版,又问我能不能让她拍下来?得到我首肯后,她马上拿来照相机拍了又拍。等她拍完,我微笑地将这份报纸送给她,她瞪大了眼睛高兴得跳了起来!连连问:“是真的吗?真的可以送给我吗?”她如此高兴的原因是终于可以把这份报纸带回印尼给家人看了。虽然她的整个大家族中只有奶奶是会讲中文的华裔。

  有的留学生拿到了一份报纸还觉得不够,因为他们在作文里写到了他们的“中国爸爸”,或者写到了他们的中国朋友。他们想送一份刊有自己作文的海外版给这些帮助过他们的中国人。好在今年同济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也订了海外版,于是我又专门跑到办公室,多拿几份海外版来满足留学生们的需要。还有的留学生不仅是想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要海外版,他们想的是把刊有自己作文的海外版带回自己的国家去给有关政府部门看。他们说:“我们是公费留学生,应该让我们的政府知道我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能在海外版上发表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老师,请一定要给我报纸啊,电子版复印的不行。”我手中的海外版就是这样一份一份地通过留学生们飞向了世界各个角落。

  海外版创刊近30年了,它伴随我的对外汉语教学生涯也已经20多年。我曾以为回国后华文报刊众多,可能不会再专一阅读海外版了,没想到现在我与海外版的联系倒是越来越密切了。海外版就是那割不断的文化纽带,超越时空,连接起中国与世界!

  

  作者简介:

  林希,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1988年至2007年旅居德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曾在德国多所成人大学、语言学校及机构、中小学等担任汉语教师。1996年起在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任教、担任教务长。1999年国务院侨办授予“海外优秀华文教师”称号,2007年国务院侨办授予“华文教育优秀奖”。2007年回国。现在上海同济大学担任对外汉语教师和德语教师。

海外版伴我一路同行(我与海外版)
新中国建交内情(十七)(礼仪漫谈(171))
“失之偏颇”还是“有失偏颇”?(语文信箱)
出入境慎带果蔬等物品
期数:341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