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施晓亮是一个行者,曾以摩托车、越野车为代步工具,5次自驾走遍全国;他也是一位摄影师,拍摄了数万张的各民族的照片,记录了他们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歌舞、习俗等生产、生活和“非遗”。 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华民族全家福”影展现场见到了他。寸头,方脸,穿一件棉夹克,扛一架摄像机,和摄影记者们挤在一起,给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们拍照。人们想不到,这个貌不惊人的汉子,就是影展的发起人。
施晓亮是山东青州人。青州是古九州之一,1997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他干了件有点疯狂的事儿:骑着摩托车用了半年多时间把古九州转了个遍。“这次远行,让我这只井底之蛙跳到了井沿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博大、丰富、精彩,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之大、中国之美、中华文化之厚重深邃。”施晓亮说。 这次远行让施晓亮对民族文化上了瘾,于是,新千年伊始,他自费到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为下一次远行做准备。 2001年8月9日,施晓亮34岁生日这天,刚拿到驾照不久的他以“走进56个民族家庭”领队的身份率多家媒体的记者,自驾越野车,开始了将近3年的漫长寻访。一路上,跑坏了一辆越野车,翻烂了十几张中国地图。 在与各民族家庭的共同生活中,施晓亮发现最精彩的民族文化“活”在乡村里,特别是各民族的特色村寨里,离开了村寨的滋养,这些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就只能成为博物馆和报刊电视上“死”的资料和记忆了。
2011年,施晓亮作为总策划、总领队,如约开始“走进56个民族家庭十年回访”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随行的一众记者中多了一位14岁的“特约小记者”。施晓亮事先征得了即将初中毕业的女儿施哲莹的同意,为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先不读应试教育的万卷书,补上人生必须的行万里路”。媒体记者一般1个月左右更换、接力,而这位“特约小记者”坚持走完了180多天的全程,走过20多个省自治区市,行程8万多里,成为发稿量最大的记者。活动结束后,施哲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小记者走天涯》,举办了摄影展《一个女孩眼中的56民族》。
两年前,施晓亮和他的团队有了自己的平台“中华村寨网”,他本人也成为国家民委下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他把自己以及众多志愿者的摄影作品挂到中华村寨网上,与人民网、腾讯、搜狐等知名媒体合作举办网上影展,动员各民族的人拍摄全家福,因为有情感温度的摄影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土地、对家乡的热爱。 目前,施晓亮和他的团队搭建的“中华村寨网”,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民族文化宣传平台。他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期盼已久的“中华民族非遗影像博物馆”。在他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在线的博物馆,由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怀有热情的人共同完成。从2014年开始,他计划用10年时间,与伙伴及合作媒体深度走访100个村寨,带动一批人,完成对至少1000个村寨的记录和传播。目前,已有上千位志愿者响应并参与。“遥远、陌生、神秘、稀少、濒危的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只是呈现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需要去挖掘、保护、传承。我和我的团队将乐此不疲。”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