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安海龙山寺“三绝”

陈梦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走进晋江安海龙山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龙山寺”匾额,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发出闪闪金光。

  千手千眼观音像

  安海龙山寺,古称“天竺寺”,又名“普现殿”,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相传隋开皇年间(也有说是东汉永平年间),天竺僧人一粒沙来到安平,看到一棵巨大的樟树浓荫盖地,夜发祥光,形似千手千眼佛,便认为这是一棵异树神木。传说千年古樟的一部分被做成高4.2米、宽2.5米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中间部分做成了每扇长2.6米、宽1.1米的大门,尾端则掏空制成直径1米多的大鼓。

  与全国各地寺院供奉的40手眼或48手眼观音像不同,安海龙山寺供奉的观音有1008手眼。佛身两侧雕塑的1008只手,如两扇羽翼,错落有致,姿态各异。掌中各雕一只眼或执书卷、法器,雕工精美绝伦。樟树做成的大鼓在寺前右侧的鼓楼里,至今敲起来依然咚咚作响。与鼓楼相对的是钟楼,钟楼里有一根檀香木,系菲律宾华侨所赠,直径仅13厘米,却能挂住千斤古钟。

  “三绝”名扬海内外

  圆通宝殿前一对蟠龙石柱,是全国古刹四大龙柱之一。蟠龙石柱以辉绿岩透雕,呈八角形,左右相峙。两条蟠龙绕柱俯冲而下,头部却昂然翻腾而上,势若翻江倒海,神采飞扬。龙身周围镌刻仙翁、神童,驾云盘桓而上。一双鳞甲相间的龙爪,分别捧出同一大小石质的一罄一鼓,形象逼真,是闽南石雕艺术的绝伦精品。有意思的是,安海龙山寺圆通宝殿的蟠龙石柱,在台湾的鹿港龙山寺也可以见到,据说是泉州工匠雕刻的。由于工匠对柱子工艺要求高,只做出三根,两根立在安海龙山寺,另外一根在鹿港龙山寺。

  千手千眼观音、盘龙柱、钟鼓楼的一鼓一钟,被称为安海龙山寺“三绝”。此外,安海龙山寺中还有舍利子14枚、各类碑刻10块以及弘一法师等名人墨迹,均十分宝贵。

  台湾再建四百龙山寺

  明末清初,晋江沿海百姓有三次移民台湾潮。第一次是郑芝龙受明招抚,平息台湾群盗,组织大批民众到台湾开发;第二次是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带领数十万军民移居台湾;第三次是施琅平台,带数万军民到台湾。移民在出发之前往往会先到安海龙山寺上香,并带着龙山寺观音菩萨神像和香火,以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横渡台湾海峡。当他们到达台湾,生活安定之后,就会建一座庙将香火供奉起来,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明永历年间,安海龙山寺肇善禅师在台湾鹿港创建了第一间龙山寺,也是台湾最古老的龙山寺。因寺庙规模庞大,鹿港龙山寺也被称为“台湾紫禁城”。有趣的是,鹿港龙山寺平面布局为坐东向西,以地形看并未按常理背山面水而建,据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朝向,为的是面向泉州的祖庭——安海龙山寺。

  如今,在台湾共有400余座龙山寺。台北万华龙山寺内还雕刻有一副楹联:“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万劫,占东瀛胜地灵钟文甲重修宝刹辟三摩”,体现了该寺分灵于泉州晋江,是安海镇龙山寺之支流等信息。

沿着“海丝”走世界
廉政教育不放松
围绕产业群城市群联动
安海龙山寺“三绝”
公务出行“骑单车”
网上订票服务民工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