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屏”,N种人生。
近些天大事不少,新闻不断。“刷屏”这个动词已经暗含了名词的含义,意指我们密集地被某个话题包围。一起事件因为不同的视角被广泛传播、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观点的误会、争吵和分歧。
此类特征在《查理周刊》恐袭案中体现也极为明显,接下来的“刷屏”焦点应该是“反恐”,虽然这不是个新鲜的话题。
英美已经决定成立联合小组,积极打击恐怖分子。德国安全部门也在提高警惕,防止城市的火车站可能遭到的恐怖袭击。日本也金援中东打击IS(“伊斯兰国”)……
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应对恐怖组织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战争,这种做法或许可以控制他们,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汲取的教训不应该忘记: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法国向中东派出了航空母舰,这种做法可能完成使命吗?
《金融时报》的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说得有些道理,“恐怖主义”不是敌人,孕育恐怖主义的思想才是。这种观点在西方并不新颖,但在群情激愤之时抛出来,总显得不合时宜。
从目前态势来看,恐怖组织已经群雄并起。2014年的“IS”抢尽了风头,这次《查理周刊》惨案成了“基地”组织分支在年初的“战绩”,博科圣地不在非洲又制造了2000多人的血案……恐怖主义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也会给世界造成更大的“难题”。
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联盟”可能会暂时围堵IS的扩张趋势,但并非治本之举。不断的打压可能会带来一个“副作用”,这给“基地”组织重新联合提供了可能,也为“基地”和“伊斯兰国”或者更多组织的联手带来极大的可能性。
2014年11月,美国媒体曾爆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和“基地”恐怖组织或决定联手对抗他们在叙利亚的敌人库尔德武装。也就在同年,“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哈里发”政权主张后不久,非洲的博科圣地也积极呼应。
反恐斗争的核心在别处。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将21世纪的资本论归结为“不平等”,而不平等加剧之处更在于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成熟的社会虽然也做不到绝对公平,但也应该把平等放在重要地位,而不能把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与广大穆斯林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