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仍然是调整的一年。从市场趋势看,这种调整的势头在2015年还会延续。面对这样的“新常态”,艺术品经营者有哪些举动和策略?藏家又会有什么新动向呢?为此,本版特别推出“艺术市场新常态”系列报道,进行解读和探讨。
对于艺术品经营者来说,这是黄金时代,全民收藏热一直高烧不退;这也是困惑时代,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难以破局,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甚至把2014年秋拍形容成是“公司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次”。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艺术品的市场正处于“不温不火,平稳过渡”阶段,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概念基本吻合,“提质、增效”成为关键。多元化成为艺术品经营者尝试的破局之举。
新常态须有新举动
“拿到一件作品转手可以销售的时代结束了。”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如是说。几年前的“亿元时代”已经渐行渐远,调整成为主基调。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板块不断碎裂,行情有分化,有的板块在下沉,有的小板块表现好,都是当下艺术品市场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艺术品市场的传播、交易方式都在发生改变,金融的介入,电商的介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挑战,刘尚勇建议,艺术品经营者也应该有新举动,必须调整策略,细分市场。“比如书画市场,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笼统地做一个书画专场了,因为书画包括古代、近现代、当代;当代里还有当代水墨和新水墨,需要细化分类,做出品牌,这样在新常态里边才能把握住商机。”
多元化经营的尝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从理想转向现实操作和未来设计。”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温桂华这样说。在当前背景下,艺术品市场经营的多元化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对应当下多元艺术,苏富比拍卖行在原有拍卖板块上不断进行着积极、勇敢的探索和尝试。”温桂华说,由于亚洲藏家对当代艺术日益增加的需求以及愈加多元的品类选择,2014年春拍上,苏富比又呈现了更加多样的艺术审美,从奇石、根雕到家具设计。“未来拍卖的参与方式也需要更加多元化。”温桂华介绍说,2015年,苏富比将与eBay携手合作发展具有创意的网上平台,提供全新即时竞投服务。
北京保利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则表示,拍卖行的多元化还应该表现在对市场和藏家的引导和培养上。贾伟说,北京保利跟很多机构合作设计艺廊,推广年轻的设计师、艺术家,让他们更接地气。同时还给各大有需求的酒店、会所提供一些专业的服务,甚至为藏家提供解决艺贷问题的方案。这种引导和培养,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方式。
更需要品牌支持
尽管多元化是拍卖行应对新常态的选择,但实施起来也有很多困难。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就坦言,选择多元化,拍卖公司实际上在增加负担。
“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还处于一个发展非常不均衡的状况,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主要成交额来自书画,大部分拍行是‘瘸腿’,这就意味着一旦这部分市场遇冷,日子就比较难过。”董国强说,因此,拍卖行只能尽可能地开拓项目。匡时近几年在书画、油画、器物三大板块之外,陆续增加了茶道具、佛教艺术品、珠宝等板块。但这些项目并不会贡献太多的成交额。这些项目同样需要配备人员去征集、制作图录、辟出预展场地。这对拍卖行而言,成本在增加,却看不到利润的增加。
做小板块品牌是多元化经营的首选,但实际上也并不容易。“拍品的同质化太突出,现在是大家一上这个板块,反应良好各家都上,变成各家全是这个板块,迅速把一些藏品湮没了。”温桂华说。
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季涛则认为,多元化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品牌来支持,好的品牌支撑之下才能尝试转型中精准的转变。“从营销理论上讲,多元化一直跟专业化是相互并行的。对于一个拍卖公司的企业模式而言,在最初经营的时候基本是尝试性地进行多样化,然后慢慢走向品牌、专业化,最后才会走向一定品牌支持下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