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

妙手塑形王希钟

陈 文 王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09日   第 10 版)

  他是中国化妆界的泰斗级人物,尤其是在特型化妆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事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南昌起义》、《周恩来在上海》等众多影片中领袖人物的化妆,均由他操刀完成。而老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的造型,更在他的手下成为经典。虽已 86 岁高龄,他却仍驻守在化妆岗位,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做化妆顾问,时不时也会亲自上阵。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影视化妆师、中国彩色电影化妆第一人——王希钟。

 

  1949 年走上影视化妆之路,王希钟的职业生涯与新中国同龄。他曾是中国唯一一位赴莫斯科学习彩色电影化妆技术的人,回来之后一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彩色影视化妆工作室,并培养了一批化妆师,为我国彩色电影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型化妆三分形四分神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当然不是王希钟第一次化“邓小平”。在此之前,他已经塑造过从年轻到年老多个版本的“邓小平”影视形象,其中最为观众熟知的就是卢奇。

  在王希钟眼里,要说外形,还是卢奇最像,所以从硬件而言,这次的马少骅并不是条件最好的。马少骅以多次扮演孙中山而著称。对王希钟来说,要在短短一个月的塑型化妆时间里,把“孙中山”转化为“邓小平”,这番“改造工程”也颇费功夫。

  王希钟讲述了整个化妆思路。“马少骅的体态、脸型都距邓小平挺远。比如他的嘴巴周围、鼻子和颧骨以下,因为马少骅脸型胖,越加越多,就肯定不能加什么东西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眉眼上,眉眼传神,而马少骅这两个地方和邓小平尤其差距大。马年轻,没有邓小平的眼皮那么下垂。邓小平的眉毛也有特点,眉宇间很宽,眉毛很淡。”

  最初的“邓小平”妆就改造了这两个部分,但第一天拍摄就穿了帮。因为假的眉弓和真皮肤衔接起来比较麻烦,上妆后的马少骅第一天拍的戏又在海边,大太阳一晒,两边颜色就不对了,用行话来说就叫“露假”。于是边拍边改,王希钟索性把整个额头连着眉弓、脸皮一起加到演员脸上,这样额头宽了,发际线也改变了,等于小半张脸都改造了,也避免了穿帮。所以观众现在看到的电视剧里的“邓小平”,其实眼睛以上的部位全是化过的。

  给《西游记》做了60多个脸模

  60多年来,王希钟担任化妆的影视作品除了有脍炙人口的领导人特型形象外,还有观众熟悉的老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不过当年的化妆,不像现在这样可以用到很多新材料。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王希钟自己发明了绢纱整变术、整睫毛形、绢纱粘双眼皮等独门绝技。尽管近些年来,好莱坞的化妆技术陆续被国内化妆团队采用,但王希钟认为国外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有时候老办法反倒很适用。

  “拍《西游记》时,我们的化妆技术比现在落后多了,当时也知道美国有硅橡胶之类的新材料,但是我们的经济条件都不允许,只能挑较便宜的材料。”即便这样,他依然塑造了无数个妖魔神怪的形象,平均一个月能做60多个脸模。

  如今影视制作资金充足,再加上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特型化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在王希钟看来,他们这个行当中很多沿用了十多年的手工技艺,照样可以发挥作用。“像邓小平妆上的眼皮,很薄,如果用新材料做肯定做不好,容易有气泡,我用的醋酸乙烯脂共聚物的材料,还是几十年前我研究出来的,特别适合做这种小部件,工艺简单,寿命还长,现在都在沿用,比现在的硅胶、海绵做成的都好。”

  此外,王希钟发明的吹毛求“刺”法,也用了50多年。1959年拍摄电影《风暴》,他在化吴佩孚的妆时,因为演员的头发不能剪,所以就套了橡皮的头套,为了做出刚刚剃过头的效果,就把假头发剪碎了,用气吹到头皮上,做出“毛刺”的效果。王希钟透露说,这个方法一直到冯小刚拍摄电影《大腕》时,还被用在葛优的秃脑门上。

  (综合《新闻晨报》、《北京青年周刊》报道)

“歌剧王子”戴玉强(当代英杰)
非常好声音
妙手塑形王希钟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