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不到10分钟就能走个来回的破旧窄街,边上满是低矮的木刻楞平房,外加一间澡堂子似的“温泉疗养院”。这是我20多年前访问阿尔山,在记忆底片上留下的一点儿印记。当然,也保存了一些美好的印象:漫山的野花瀚林,火山喷发造就的奇石与秀湖,至今历历在目。
上回去时逢盛夏,这次却是白雪皑皑的严冬。记忆中的景色自然看不到了,阿尔山也早已由“镇”改作了“市”。外观上,一片片欧式的靓丽小楼,让人不由得会生出置身欧洲小城的错觉。只要稍加留意,还能感受到这座新兴城市的勃勃脉动。
阿尔山仿佛正在上演一场令人惊异的历史轮回:800多年前,草原英雄成吉思汗率领千军万马在此激战,见受伤的战马被温泉水很快治愈了,便用蒙语惊呼道:“哈伦·阿尔山!”意即“热的圣水”。而今,以成吉思汗之语命名的阿尔山,不但仍以温泉圣地闻名于世,而且在它外表之下涌动的一股股“暖流”,正在融化人们的心灵,滋育出新的生机。
新楼群取代了棚户区
上次是坐火车进的阿尔山,那车速之慢,人小跑就能追得上。现在建了机场,从北京飞至,只需2小时。进了市区,宽敞大街两旁的尖顶欧式小楼,没有一幢式样相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棚户区,早已破烂不堪,正在一片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六层楼房组成的新建小区。
见我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新楼群,阿尔山市文联主席肖光便领着我们顺道参观。在伊尔斯镇,走进一座新启用的廉租楼,叩开一家房门,75岁的郭永财大爷夫妇笑盈盈地迎了过来。郭大爷退休前是林区伐木工,马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阿尔山,走进了还住在棚户区的他家,与他一家人唠嗑足足40分钟。现场照片很快传遍世界,一夜之间,郭大爷也就成了全阿尔山的“名人”。
才过半年,郭大爷一家又逢喜事:他和周围邻居,全都从板夹泥作墙、寒冬透着凉风的小平房,搬进了新盖的廉租房。“我的那套旧房子,只有39平方米。现在的新房,有47平方米,是政府分配的,还给了30万元拆迁补偿款。你们看,这大冬天的,房里多暖和!”
此时,室外温度下降到接近零下30摄氏度,而室内墙上的温度计,指针对着27摄氏度。屋内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虽紧凑却也算适用。坐在温暖的房间里,感觉身上在冒汗。我不禁想起刚才在伊尔斯镇新城街道办事处办公室见到的情景:那是几间平房,室内冷嗖嗖的。摸摸暖气片,冰冰凉。原来这里位于暖气管道末端,热气过不来。在这里上班的工作人员,每人都分配有任务,负责到棚户区居民家宣讲政策,动员拆迁搬家。“目前全市棚户区搬迁安置了7300户,还剩9388户,要提前在2015年全部搬迁完。腾出的土地或作绿化,或建商店与农贸市场。棚户区居民上了楼,还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肖光在一旁补充介绍说。
听了这番话,我更觉得全身热乎乎的。
相思树下最相思
从阿尔山市区驱车径直向西,一条宽敞的大道把我们引领到40公里外的国门。
这里已成景区,只是眼下雪锁冰封,游人足迹稀少。附近中国一侧的最高峰上,三角山哨所的岗楼在冰雪世界中十分醒目。
上山的路很陡,加上下雪结冰,车走到半山腰,轮胎便打滑上不去了。我们弃车徒步,登上峰顶。
向西俯瞰,蜿蜒的哈拉哈河化作一条S形的白带子,盘桓在中蒙两国之间。这条发源于阿尔山的河流,从眼前山脚下淌进蒙古境内,又从看不见的另一端回到祖国怀抱。“这里的景观很漂亮,尤其夏秋之际,能拍出好片子。”陪着我们参观的团政治处主任郝志峰热情地介绍说。
哨所边长着一株樟子松,绿色的针叶挑着白色的雾凇,形色俱佳。树旁,竖着一个牌子,上书“相思树”3字。郝志峰告诉我们,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主席视察三角山哨所,听说了这棵“相思树”的故事:1984年初夏的一天,边防一连原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突遇山洪,为救战友,不幸被急流冲走。妻子郭凤荣闻讯赶来,抱着两岁多的儿子,在哨所边整整守望了三天三夜。第二年春天,郭凤荣在哨所边栽下这棵樟子松,让小树代自己日夜站在山顶,呼唤丈夫平安归来……
“习主席走进哨所时,我正在轮班值勤,当时他握了握我冰凉的手,和蔼地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事过快一年,战士张伟回忆起来,仍觉心头暖呼呼的。
“这一年来,边防一连负责值守的三角山哨所和营房宿舍添加了保温层,部队上级还出资在营区建起了蔬菜大棚,从北京空运来无土栽培菜苗,从2014年11月24日起,营区战士们吃上了自己栽培的新鲜韭菜。再过些日子,西红柿、天葵、生菜、油菜也能长好采摘了。”郝志峰笑着说。
不冻河边不了情
冬季的阿尔山,最美是雾凇。肖光领着我们登上白狼峰,漫山的白桦和樟子松,枝头挂满雾凇,晶莹剔透、千姿百态,与蓝天白云,共同组成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远道而来的许多摄影发烧友,奋不顾身地扑进林海雪原,捕捉一个个无比美妙的瞬间。
在野外冻透了,一回市区,把身子泡进温泉,一身寒气便一扫而光。阿尔山的“圣泉”最奇特之处,是能治疗百病。在圣泉疗养院内,一处长700米、宽70米的狭长地带,竟然分布48个泉眼,每天涌出600余吨泉水,水温从2摄氏度至48摄氏度不等。有的两泉之间仅隔30厘米,温度居然截然不同。阿尔山一带至今几乎没有癌症患者,不知是不是与这泉水有关?
离开阿尔山的那天凌晨,我们天不亮就从住地出发,奔驰1个多小时,来到不冻河。这是哈拉哈河的一段,因温泉涌入而终年不封冻。河水乌黑乌黑,能一眼瞥见水底的嫩草随波逐流。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落满刚刚飘落的雪花。水面上,飘逸着轻纱般的薄雾。远处岸边的一排排枯树,被朝阳涂抹了一层金黄与绯红,与近处黑白两色的点点片片,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精美油画。一只由落雪自然形成的“小熊”,身后跟着几只“鳄鱼”,趴在石头上,给油画增添了奇异的动感。不冻河,四季不断地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而这正是阿尔山的山水魂魄之所在。
肖光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厚厚一大本阿尔山风光画册,他是画册的创作者之一。“习总书记上次来阿尔山,就是看了这本画册说道: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果然,2014年上半年,来阿尔山的游客同比就增长了三成!”这个冬季,阿尔山的旅游比往年又红火了许多。
阿尔山人多么希望,他们的这方宝地,一年四季都游客盈门。为此,他们正在兴建自驾车公园、房车游基地、火山空中观测站、冰雪运动场,还要建设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家火山科考中心,国家生态旅游中心。让“圣水之地”,变为“旅游之都”,他们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