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老海漂”真的幸福吗?

程 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9日   第 08 版)

  据最近的新西兰媒体报道,在新西兰有很大一部分中国老人独自居住在公寓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远离家乡加入漂泊的行列,他们在海外过得还好吗?

  谁是“老海漂”

  “老海漂”通常是指那些被已经移民的子女接到海外“享福”的老人,或者为了帮助移民子女远赴海外照顾下一代的中国老人。

  “老海漂”群体的日益壮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子女的角度来说,很多早期移民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在海外有了稳定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环境,另一方面国内的父母却日渐老去。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让经常回国照顾父母变得愈发困难,因此让父母来到自己所在国度似乎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而他们的父母就成了“老海漂”。

  其次,中国的传统父母往往有着极强的家庭观念,即使子女成家立业父母仍觉得照顾好子女及孙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做“老海漂”也愿意。

  但是,陌生的人群、不通的语言和迥异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让他们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感受着成为“异乡人”的寂寞。

  “老海漂”幸福吗

  生活单调、孤独寂寞和缺乏归属感几乎是“老海漂”们的共同困扰。

  女儿女婿忙于工作,请护工的成本又太高,64岁的魏爹爹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半辈子的武汉远赴美国照顾外孙。魏爹爹称,在美国的日子就像聋子、瞎子和哑巴,在家看不懂英文电视,小区里又鲜有中国人,即使在小花园散步看见邻居,也只能点个头算打招呼。由于不会英语也不会开车,出门对于魏爹爹来说也变成了奢望,只能依靠上网和国内的朋友聊QQ寻找慰藉。

  对于“老海漂”来说,除了与外界社会现实的交往问题,与家人的隔膜才是他们最心酸的地方。为了照顾孙子,67岁的张爹爹和亲家倒班,轮流飞美国。每天下午四五点,他就翘首以待盼望儿孙回家。事实上,儿子儿媳回家后很少与他交流,小孙子也是满口英语,回家后就去找邻居家的小伙伴,老两口说,“陌生得像隔壁家的孩子”。张爹爹坦言,他最羡慕的就是国内老街坊和孙子嬉戏的场景。

  “海漂”生活带给张爹爹的除了落寞还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张爹爹说,由于他和老伴没有美国医保,自费看病既贵又麻烦,一旦生病必须有儿子陪同前往,对此他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

  为“老海漂”做点什么

  对于华人子女而言,帮助父母排解寂寞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把自己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圈介绍给父母。移民子女在海外基本上都有稳定的华人朋友圈,无论是把父母带到朋友家做客还是邀请朋友到自己家聚会,增加父母与年龄相近背景相似的人的接触对于他们的情感疏导很有益处。当然,对于老人们而言,家人的关爱和陪伴才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华人社区和组织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纽约布鲁克林区11月举办的交谊舞会吸引了近300人参加,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很多参加舞会的老人都表示和老人在一起很快乐。在澳洲一个名为“澳洲华人中老年人协会”(SASA)的组织也经常举办养生讲座、太极课、相声大会、歌唱比赛和电脑班等丰富多彩的中老年人活动,让在澳洲的中老年华人乐在其中。

  除了社区和子女们能够付出的努力,想要真正适应在海外的生活,“老海漂”们还需要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开拓渠道认识新朋友。对此,在美国工作的黄先生给出了建议,他指出,社区图书馆和华人教会是中国老人必去的地方。黄先生介绍,华人教会是结识在美中国人的最佳场所,那里聚集了许多中国人,父母要认识新朋友不难。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还指出,只有让“老海漂”找到新的兴趣点,发现另一片新天地,他们才能感觉快乐并体会到自己有价值。

华人“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举办归侨侨眷书画展
海外华裔学做“中华第一包”
再现“百年跨国两地书”
大陆富豪增速超过海外华人
“老海漂”真的幸福吗?
众筹咖啡馆在东京开业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