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文化

李 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9日   第 07 版)

  “中华之光-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获奖者:陈声桂(左);鲁晏宾、王锁瑛夫妇(右)。

  爱我中华,血浓于水。由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了10位个人和一个集体。他们都是来自世界五大洲、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人,例如国学大师饶宗颐、享誉世界的华人音乐家谭盾、中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杰出女性方李邦琴、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吴汝俊等。他们都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内涵与魅力。

  “二十余载投身华教,三万桃李遍布葡国”的鲁晏宾、王锁瑛夫妇一起获得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王锁瑛今年63岁,生长在上海,她和丈夫鲁晏宾是葡萄牙语专业的同班同学,上世纪90年代初,夫妇二人移居葡萄牙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初到海外,当他们二人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鲁晏宾的视网膜发生严重病变,并在2001年完全失明。按照葡萄牙的法律,鲁晏宾可以领取残疾人抚恤金,但同时就不能参加任何工作了,这是鲁晏宾万万不能接受的。鲁晏宾坚定地说:“我眼睛看不见光了,但我身上还能发光。”就这样,他们夫妇二人20多年风雨无阻、携手并肩在葡萄牙开展华文教育,他们开设的汉语教学班,成为全葡萄牙历史最久、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汉语教学点。王锁瑛脸上略过一丝温暖的笑容,平静地说:“我先生已经失明10多年了,但他现在天天上课、编写教材、做光盘,这种精神确实很难得。”

  夫妻俩一直在国外用当地的语言推广中国语言,传播中国文化。他们编的教材《葡萄牙人学中文》再版改名为《葡语世界学中文》,就是希望能在所有说葡语的国家中推广中文,传播中国文化。鲁晏宾有许多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经验,他们的教材在葡萄牙很受欢迎。他说:“我们意识到单单靠外国人学中国的语言来了解中国文化还不够,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所以我们在教材中除了教学生认读中国字,还配上了用葡语撰写的有关中国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个方面的介绍。也就是说这本教材有两种功效,一种是帮助外国人学习中国的语言,另一个则是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今年王锁瑛工作的重点就是在葡萄牙的阿威罗大学创办孔子学院,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爱我中华”这个口号,不仅在中国本土有,也被陈声桂叫响在新加坡。他也是10位年度人物奖的获奖者之一,人称“新加坡书法之父”。46年来,陈声桂用全部心血,使新加坡书坛由从沉寂落寞走向兴旺发达,从沙漠走向绿洲。1974年,在新加坡书法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陈声桂毅然定下了书法协会会训:爱我中华。该会训一直沿用至今。陈声桂解释道:“这口号隐含的意思是爱我们的中华书法,进一步再爱我们的诗词歌赋、古典文学。”“爱我中华”4个字在那段最困难的时期一直鼓励、温暖着每一位游子。“书法是我们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的思维不只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书法也是一个表达自己意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陈声桂对书法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新加坡书协便位于被誉为艺术一条街的新加坡滑铁卢大街的48号,对面是即将竣工的中国文化中心,这曾是一座二战时废弃的独立建筑,陈声桂自筹资金,带领同仁自己动手让它焕然一新。

  陈声桂在获奖感言中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当时从事书法活动并没有预期会获得什么奖和报偿。今天的得奖者都是凭着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爱好与热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希望能为后人做一个榜样、激励未来者。”这也是全体获奖者的心声。

国产电影票房距三百亿几步之遥
《重返20岁》遇到“孪生姐妹”
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文化
展现一代伟人的峥嵘岁月
责编:苗 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