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周庄:装满回忆的故乡(江南六大古镇走笔④)

本报记者 王伟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3日   第 08 版)

  夜色周庄

  今日双桥

  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之双桥

  周庄船娘
  王伟健摄

  “这么脱俗的地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间烟火之地啊!”1984年,画家陈逸飞第一次到周庄时,情不自禁地这样说。

  让陈逸飞如此激动的,是周庄带来的浓浓的乡愁。回美国后,陈逸飞将所见之景绘成一幅幅作品,其中《故乡的回忆》被美国一富翁收藏并被赠与邓小平,从此,周庄名满天下,俨然成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如今,作为最早进行旅游开发的江南名镇,周庄每年迎来300多万游客。热闹喧嚣的周庄,还能带给游客故乡的回忆吗?

  乡愁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小镇,距离上海大约50公里,距离苏州约40公里。

  到周庄旅游,如果能够住一天的话,最好是住在老镇子的旅馆里,那样可以更好地体验水乡的夜晚。记者住的西湾客栈就靠着河。夜幕降临,我们找了家小店点了些小菜,有鱼有虾,都是江南水乡特产。再和朋友温一壶黄酒,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再看看河水悠悠,听听店家的吴侬软语,似乎整个身心都慢了下来。

  宁静的水乡夜色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水镇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过高高的拱桥,才能进到镇当中。所以每到傍晚,水镇总是显得格外的寂静。

  暖暖的光,柔柔的声,缓缓的流水。此时的周庄,已经完全宁静下来,就像人忽然放空了思想一般。搬个小凳坐在河边,听着店家侃大山,说着家长里短,完全放弃了游客的心态,突然有种回到老家的感觉。

  陈逸飞曾经也有这种感觉。那时的陈逸飞,作为中国第一批去美国的自费留学生,已然在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业余时间靠给别人修画卖画维持生计。

  苏州画家杨明义把在周庄拍的照片寄给远在美国的陈逸飞,建议他以照片上的水乡为素材创作油画。于是,黑白色的周庄在陈逸飞的笔下变幻成色彩斑斓的梦里水乡,让他对从未谋面的周庄产生了一种扑朔迷离的亲切感。

  上世纪80年代初,陈逸飞怀揣着周庄的照片,寻找“梦中的故乡”。“那时的周庄街道冷清,每家人都在做饭,能看到炊烟飘出,落日的余晖打在小镇上,街道的青石板被照射得非常漂亮,而且还是侧光,远处的田野也在余晖笼罩下,很有韵味。”在一次访谈中,陈逸飞这样回忆第一次见到周庄时候的感觉,他说,那时的周庄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就像陶渊明描写的,在镇上走几步就是一个画画的地方,大家很兴奋,不停地拍照、速写……

  那天,陈逸飞和杨明义一路顺着小街道走,在周庄镇小学旁边找了家小客栈,要了烫脚水解乏。“因为已经不知不觉地走了很长的路,天也黑了,当时记得客栈是5毛钱一晚,很便宜,但是住的很干净。”陈逸飞甚至记得,在客栈吃过晚饭后,正在聊天时突然听到镇上的大喇叭说要演电影了,有露天电影看,便搬着小凳子去看电影。

  乡愁!陈逸飞这样来解释这种情感。陈逸飞并不是周庄人,但在一个游子心中,这种浓浓的乡愁被慢慢地化了出来。

  双桥

  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在周庄,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周庄还有一景就是“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船从家中过”是指张厅的院落中间有一条小河“箸泾”流过,在张厅的院子里有一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可以在那里会船和卸货。

  到了周庄,双桥是必看的,很多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周庄,但一定知道陈逸飞那幅著名的油画《故乡的回忆》。

  1984年,陈逸飞沿着井字形的老街悠悠漫步,映入眼帘的便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而在桥连桥、河接河的优雅环境中,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双桥。

  双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位于古镇东北。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此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便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使用的一把钥匙,故称“钥匙桥”。双桥最能体现水乡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梭,老人在桥上小憩,农妇在桥畔浣纱,其情融融,其景美妙。

  这一场景永远留了下来。陈逸飞根据这个意象,用画笔描绘了一幅双桥图,起名为《故乡的回忆》。他后来在介绍这幅画时称,在这些描绘自己家乡的作品中,熟练地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手法,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陈逸飞在这特定的环境中创作的《故乡的回忆》一举获得了成功。如今,双桥已成为周庄的象征。

  古镇

  在国内古镇保护、在旅游业界中,周庄“中国第一水乡”的称谓名副其实,由于周庄做得早,一轮一轮的古镇保护、旅游开发,给其它水乡古镇带来了很多示范性的作用。周庄之后,江南水乡古镇纷纷“觉醒”,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出现了同里、甪直、乌镇、西塘等水乡古镇。可以说,周庄的发展轨迹给这些古镇提供了一种参考、借鉴,或者是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

  从旅游开发来说,周庄是成功的。这一点,王小妹最有感受。上世纪90年代初,在周庄第一个驾着小船带客人观光的居民,便是王小妹。她曾对媒体说,当初搞旅游时,是因为生活困难。现在周庄的游船已发展到60多只,忙得富安桥边水泄不通。

  而双桥上,也早已人满为患,没有了陈逸飞画中的那份恬淡和宁静了,周庄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古镇也日益为过量的商业化与人流所困扰。“在古镇游板块中,很多游客都感觉到模样都差不多,我们希望周庄保留自己的特色。”周庄镇党委书记赵坤元说,就周庄而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和住在里面的800多户原住民。“周庄是一个社区型的古镇,社区型古镇的一个游览区。有原住民居住的古镇和浏览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如果真正要把我们的古镇做到位,核心就是要始终坚持原住民是古镇保护的主体。”

  不过,对于周庄来说,保护和开发确实是个难题。许多古建筑的产权属原住民所有,如果按照转型升级所要求的旅游业态来改造,往往会形成矛盾。怎样适应市场需求,又让老百姓拥护呢?在探索中,周庄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原住民的老房子,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拿出来作为民宿——家庭旅馆。古镇区创办了五六十家民宿,有不少民宿做得颇有文化生活气息,吸引着背包客和散客。

  同时,周庄旅游公司找出几处闲置的老建筑,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打造出一些能够吸引客人住下来的精品客栈。“花间堂”季香院酒店,原本是一座三进的清代建筑——戴宅,粉墙黛瓦,厅堂陪弄,蠡窗临河,河埠入水,总体建筑格局依然保留,砖雕门楼上镌刻的“花萼联辉”四字,浸漫着时光的烟云。

  苏州的散文作家陈益认为,要保护古镇,首先要保护古镇居民的这种“活的文化”,让他们按照原有的方式生活。“那是一种恒定、安逸的生活,不奢华,却舒适,不匆忙,却惬意,人们在狭小而又熟悉的老街完成商品买卖、亲邻交往、休闲娱乐,甚至终老一生。”

  显然,周庄正试图留住那一抹乡愁,勾引起游客心中故乡的回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冬季到南涧看樱花
周庄:装满回忆的故乡(江南六大古镇走笔④)
千岛湖建浙江“最美公路”
掌握好旅游适度原则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