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

华商告别“灰色经济”

刘 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05日   第 12 版)

  “灰色经济”遇挑战

  12月2日,据匈牙利《欧洲论坛》报道,匈牙利华商集中经营的各大商贸中心受到匈牙利海关和税务等部门的联合大检查。而这一情况已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致使整个华商市场一片萧条,经营困难。

  匈牙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余美明说,华商市场受到匈牙利多个部门大检查的主要原因在于 “灰色经济”。匈牙利当局认为华商经营不规范,批发贸易存在漏税现象。另外,华商许多进口货物在欧盟其他国家报关,使匈牙利本国海关无法从中受益。

  近年来,华商“灰色经济”经常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班牙《欧华报》报道,西方社会的舆论常常这样评价,华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暴富是源于“灰色经济”,诸如:低价报关灰色清关、商品销售少开发票、雇用黑工少交社保等等。

  “灰色经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夹击。华人新移民在海外大多以从事小商品批发为生,为了保障低成本,往往倾向灰色经营模式,并成为舆论的焦点。近期欧洲各国对华商频繁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检查,加上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欧洲华商餐馆业、服装加工、贸易批发和零售等传统行业,使华商传统的灰色经营模式面临危机。

  经营模式陷怪圈

  华商的“灰色经济”现象形成怪圈,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

  在西班牙,随着上世纪90年代西班牙多次大赦和市场的需求,华商数量增多并逐渐积累起了原始资本,开始在各地的批发集散地扩张,相继形成了华商批发商圈。借助着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伴随着灰色经营的手段,一大批华商迅速致富。这样的致富模式引起效仿。

  除了自发形成的“灰色经济”漩涡外,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也是促成华商“灰色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缓解国内市场轻工业产品供应的紧张形势,政府决定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大量进口便宜的日用消费品。为提高通关效率,俄罗斯海关允许所谓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此类公司在办理海关手续时,普遍采取逃避俄进口管理措施和税费的违规做法,且不向中方企业和商人提供真实合法的报关单证,这被称为“灰色清关”。

  在俄罗斯,纺织品关税高达20%,且通过“白色清关”耗时较长,最终在批发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灰色清关”的“好处”是能让货物快速进入市场,降低成本,自然也成为了华商们青睐的通关渠道。

  华商迎来新转型

  如何走出“灰色阴影”,迎来“阳光转型”?海外华商们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转变经营模式,迎接正规、专业的全新转型,其中不乏成功范例。

  在西班牙享有盛誉的马德里华人禅餐饮集团曾多次在西班牙美食界比赛中获奖。这家餐厅最大的特点是:从不盲目投资,准确定位,精益求精。因为坚持专业和正规,才使餐厅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依然能门庭若市,同时博得西班牙同行的尊敬。

  还有些华人企业家在将企业的经营纳入正轨的同时,注重企业品牌的开发和推广。意大利华人詹杨义开创的麦克集团在意大利开设了7家超过数千平方米的超市,意大利本土员工超过了数百人,成为了雇佣本土员工最多的华人企业。

  另外,海外华商也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的过程中,更多华商与中企“强强联合”,在帮助中企顺利转型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获“美国最好牙医”奖
华人为何频触红线?
法国纪念一战为法捐躯华工
开起“国际玩笑”
华商告别“灰色经济”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