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美丽邵武 绿色福地

中共福建省邵武市委书记 武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1日   第 14 版)

  福建省邵武市位于武夷山“双世遗”南麓,是一座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生态优美的园林城市,群众的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6年居闽北10个县、市、区首位,被誉为生态福地、创业福地、人居福地。

  近年来,邵武市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高百姓幸福感的着力点,按照南平市提出的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战略,以创建生态示范市为载体,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城市新区、休闲旅游区“三区”发展,努力在践行绿色发展中走在前面。

  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

  拥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是邵武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绿意盎然,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市森林面积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4%,森林资源丰富。有龙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龟山谷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受保护地区94.5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1%。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邵武成为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坚持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深入开展污染源治理与环保专项行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努力,邵武市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81平方米,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95%,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87.0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镇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质量分级为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近年来在全省名列前茅。

  继去年邵武市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并获得“省级生态市”称号后,邵武市正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已进入考核验收阶段。

  蓬勃兴起的绿色产业

  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我们把加快绿色发展放在首位,着力打造绿色产业之乡,持续项目带动,推动主导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拓展,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首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绿色招商,首选符合主导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优选效益好、污染少的好项目,推动林产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发展领域拓展。打造绿色特色专业园区,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金塘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养马洲食品专业园拓展升级,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比较优势。

  其次是加速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对接南平千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以“游武夷金湖,驻福地邵武”的差异化思路,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出台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政策,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1200万元,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天成奇峡、云灵山、瀑布林温泉度假村等,成功创建4A级景区,和平古镇保护开发结合省级小城镇改革综合建设试点协同推进,金坑红色旅游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努力打响“太极张三丰”文化旅游品牌,列入全省旅游品牌县创建行列。

  第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扶持鑫富牧业、武夷烟叶、国泰沙利等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一叶茶”、“一头牛”、“一株药”等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被评为福建省产茶大县、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

  幸福宜居的美丽城乡

  坚持“一张规划做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着力建设精品城市、美丽乡村,不断提升邵武人居环境。

  按照“控中、美河、东扩、南移”的思路,依托“两山两水一湖”生态景观,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城市规划控制面积达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17.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7%。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整治、管理、教育、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社区化、社区小区化、小区规范化”,建成规范化小区47个,覆盖社区居民10余万人。在全市推行“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实现“事事有人办理,户户有人服务”的目标,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漫步城区,绿树成荫,园在城中,城在园中,曼妙山水园林之城让人留连忘返。

  与此同时,邵武还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生态市建设重要内容,整合涉农资金和政策扶持,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小农水改造、土地平整、小流域治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建设,建设龙斗村、同青新村、谢坊村、桂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目前,全市15个乡镇已有13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

生态建设展新姿 绿色福地更娇娆
美丽邵武 绿色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