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生态建设展新姿 绿色福地更娇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1日   第 14 版)

  美丽的邵武城市一角
  薛学春摄

  美丽乡村——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
  陈水发摄

  该市监察、效能等部门对生态市创建工作进行督查。
  邓木华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武市和平古镇绿意盎然。
  刘可升摄

  近年来,福建省邵武市委、市政府,将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福地邵武”的战略重点,以创建生态示范市为载体,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持续升级,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福地。

  工作机制:

  注重引领,全民参与

  邵武市政府高标准编制了《邵武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明确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以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对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相关规划进行修订,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生态市建设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创建方案和实施意见及《邵武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任务分解表》,将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同时,将生态市创建纳入行政效能监察,由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效能办组成专项督查组,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将生态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各责任单位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合“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市建设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市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建立完善全民参与机制,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

  环境资源:

  严格保护,合理开发

  坚持把好环保工作“两个底线”,即坚决防止出现环境安全事故和防止因环保引发的社会稳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盲目投资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全部通过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坚决淘汰和取缔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强制关闭或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存在安全隐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引导和鼓励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2012年以来,全市共取缔关停化工、选矿及小造纸企业10余家,涉及投资30多亿元,“十五小”企业关停取缔率达100%。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同时,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检查,坚决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邵武市还依托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优质稻、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为主,建成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形成集产业、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集约农业新模式。邵武市还积极鼓励,引导林农充分利用林下、林间空地种植药用植物、食用菌、珍贵树木、生物质能源树种,创建原生态养殖业,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益。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邵武好生态的突出表现。该市抢抓福建省、南平市扶持发展旅游业业的契机,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按照“游武夷泰宁、驻福地邵武”的思路,开发、发展特色旅游。随着3个4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和平古镇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持续加速成形,邵武已从传统工业重镇,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并标志着邵武市的产业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

  工业发展:

  集聚集约,转型升级

  邵武确立绿色GDP发展理念,慎选招商项目,建立项目部门联审、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优选效益好、污染少的好项目,逐步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近3年婉拒了27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项目投资达30多亿元。引进了垂直轴风电机制造、锂电池电解液、UPS级电子化学品制造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高科技项目。在确保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3年,淘汰了水泥、氢氟酸、造纸等落后工艺生产线 20多条。同时,推动龙头企业“高位嫁接”“创新升级”。杜氏木业牵手国际知名家居巨头“宜家”公司,进口原材料,出口高档办公家具,开启绿色家居新时代;永晶、华孚公司开发出电子级氢氟酸,广泛用于液晶屏等电子领域,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

  建成邵武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省级工业园区,集约用地、集约管理,实现产业集中集聚发展。邵武坚持规划环评先行,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污染集中控制设施配套,对入园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近3年,邵武在工业继续保持闽北领先的同时,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持续下降。

  城乡建设:

  着力宜居,提升幸福

  一直以来,邵武市着力民生民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坚持每年都带给百姓惊喜,每年都将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在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城乡建设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邵武市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持续实施城市亮化、彩化、美化、净化的“四化”工程,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12公里,旧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开工建设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工程——大乾水库,投放LNG公交车50辆、CNG出租车183辆。完成城区主干道户外广告整治、店招规整,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市容市貌不断提升。

  同时,着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先后投入47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池、水源保护地3000多个,覆盖10个乡(镇)、街道、41个行政村,受益人口6.59万人,农村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补助政策,推广使用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全市共有6800多口沼气池享受补助,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率达96.3%。着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拆迁或关闭24家,建立沼气生态化治理模式29家,利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沼气生态化模式5家。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市“三级”联创工作。

  (何兴明)

生态建设展新姿 绿色福地更娇娆
美丽邵武 绿色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