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推动服务创新升级 享受质优价廉产品

电子商务将向外资敞开大门(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周小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1日   第 02 版)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盛宴让全球见证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能量和潜在商机,但股比50%的限制仍是当前外资进军中国电商领域的掣肘。对此,工信部副部长尚冰日前表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将向外商放开,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并鼓励国内电商企业“与狼共舞”,这样才能更好发展。

  

  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

  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让中国亿万消费者度过了不眠之夜,57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至少2.7万家商家参与,让阿里巴巴再一次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纪录。而在2009年,淘宝首创“双十一”时的销售额不过才5200万元。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7.3%,环比增长13.1%。

  面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体量和巨大潜力,“双十一”已不仅只属于中国,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只购买国内商品。“今年‘双十一’首次将活动范围从中国扩展至全球,使其变成全世界品牌和消费者的节庆。”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以往“双十一”销售的品牌以国内品牌为主,但今年的“双十一”更是那些平时没有机会出国的消费者购买国际品牌的大好时机。天猫国际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品牌旗舰店,京东商城高端进口商品的品牌和品类都大幅增加。这些新变化,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好体现。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海外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近年来更是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

  开放市场为外资带来机遇

  目前,国内消费者网购进口商品主要通过3种方式:一是通过天猫国际、苏宁“全球购”等电商推行的“保税进口”或直邮进口模式;二是通过亚马逊、eBay等海外电商网站直接购买商品;三是通过个人代购或者像京东海外购等推行的海外代购平台网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市场之一,2013年中国内地的“海淘族”已达到1800万人,到2018年有望翻倍,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

  尽管外资当前尚不能完全进入国内电商领域,但面对中国消费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包括美欧在内的不少国际资本已经提前布局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抢先占据有利时机。

  一方面,外资电商企业利用自身在海外渠道和货源的优势,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便宜和优质的国外商品。比如亚马逊利用“双十一”切入国内“海淘”市场,开通了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推出8000多万种直邮商品。

  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建立电商平台,将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输出到海外,帮助中国商家将商品卖给全球消费者。比如丹麦到中国最大的双向购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的“丹麦中国商品网”日前上线试运行。

  竞争合作有利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家发改委近日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修订稿大幅缩减了限制外商投资产业条目,从原来的79条减少到35条。其中,电子商务将取消投资限制的政策更是备受关注。

  电子商务市场对外资开放,虽然短期内将会对国内电商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在中外电商企业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后,必将促进中国消费市场的新一轮创新发展。

  “市场放得越开,竞争越强,越有助于企业快速成长。欢迎更多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在法律基础上有序竞争。”在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看来,一家始终受到保护的公司,是无法做大做强的。如果公司只能在国内做生意,也不能说它是成熟的。自由竞争的好处是消费者得利,消费者得到好处反过来将促进行业发展。

  随着外资进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进入倒计时,国内电商企业正在加速布局从海外进口市场。今年2月天猫国际正式上线,京东商城随后也低调推出海外购频道。刘强东表示,中国过去由于通关等问题,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现在自贸区逐渐增多,中国老百姓可以享受全球质优价廉的服务和产品,这也是中国电商的机会。

金融“栓塞”不除 经济血脉难通(财经视野)
资讯快递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
电子商务将向外资敞开大门(市场观察)
声音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