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营,有人称他是“特区拓荒牛”,因为他1981年就到了深圳,30多年参与并见证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人称他是“春天通讯员”,因为他记录并组织报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重要谈话,向世界讲述了“春天的故事”;有人称他是“报业领航人”,因为他锐意改革,推动深圳报业创造了中国传媒发展的奇迹。
年近不惑闯特区
1968年,吴松营在湛江水产学院海洋捕捞专业毕业后,分配去了海南岛的南海水产公司“接受再教育”,扫过马路,当过工人,打过铁,出过大海。在工厂,中学时就喜爱文学的他,利用休息时间读书,创作诗歌、报告文学、散文,有好几篇陆续在省级和地区的报刊上发表。1971年,公司党委把他调到政治部宣传科工作,他从此走上宣传文化和新闻这条人生路。1974年,吴松营调到湛江地委宣传部工作。
1981年,深圳特区刚刚成立的第二年,已经年近不惑的吴松营被调到深圳市委宣传部,从科长、副处长、处长,1989年担任了副部长。
1990年,针对当时全国扑朔迷离的政治形势,深圳市委宣传部主持摄制电视政论片《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简称《世纪行》),吴松营既负责组织策划,又具体担任该片总编辑。《世纪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有160多家电视台先后播放此片;海内外有100多种报刊进行报道和评论,有的还举行该片解说词阅读知识竞赛。深圳市委宣传部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表扬信件超过5万封。用吴松营的话来说,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是扭转了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些模糊思想和认识,同时回击了“办特区是搞资本主义”的错误观念。
机缘成就“春天通讯员”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到深圳视察。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吴松营成为组织指定的全程记录者。
吴松营预感到邓小平此次南巡的重要意义,经过积极争取,上级同意他召集《深圳特区报》和深圳电视台记者跟随采访。但是,碍于宣传纪律,所有媒体对邓小平南方之行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等极其重要的谈话精神,都只字未提。而当时的中国,“姓资”、“姓社”的争论烽烟四起。
为了把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传播出去,吴松营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在市委领导的支持下,他积极参与组织和撰写宣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猴年新春八评”,并找到香港《文汇报》,协商对评论文章进行同步转载。“猴年新春八评”也因打响了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报道的“第一枪”而被载入中国新闻史册。
吴松营并不满足,他又在市委主管领导的支持下,组织《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在深圳的长篇报道。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以最显要的版面发表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经过5天的沉寂之后,中央媒体终于全文转载、播发。这一报道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也为吴松营、陈锡添带来了一系列重要荣誉。2012年,他们一起获得了广东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锐意改革打造“报业航母”
1993年吴松营到深圳特区报社任社长、总编辑。而当时的报社:旧办公楼狭窄拥挤,已经用了10年的印刷机严重老化,干部职工福利待遇相当低,200多职工没有住房,人才流失,重要新闻报道频频出错……
也就在这一年,深圳特区报社正式启动重大的体制改革,开始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管理。吴松营和报社一班人通过创办、收购等方式,培育了一系列子报子刊。1997年创办英文《深圳日报》,1998年特区报实行自办发行,1999年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挂牌成立,同年控股和全面经营《香港商报》,2001年成功创办《晶报》;另一方面,他们自筹资金盖印刷厂、购买先进机器设备,建设现代化报业大厦。2002年9月,深圳商报社与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合并,成立深圳报业集团,由吴松营任党组书记、社长。
在吴松营的带领下,深圳报业集团不仅不要政府的财政补贴,反而成为深圳的“守法纳税大户”,国有净资产年均增值超过20%。屹立在市中心深南大道旁的50层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2003年,国家主管部门公布:深圳报业集团拥有八报四刊,集团净资产超过50亿元,广告收入和经济实力居全国报业前列。
1997年5月,《深圳特区报》创刊15周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亲自给《深圳特区报》题词:“创伟业,谱新曲”。
突出的业绩让吴松营荣获了“共和国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他说:“这不是奖给我一个人的,是奖给报业集团5000多员工的,是奖给深圳新闻文化事业一代又一代开拓者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