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迁西:板栗之乡的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赵珊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30日   第 08 版)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长城脚下的河北省迁西县。这里山坡田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枝繁叶茂的百年栗树,因此被称为“中国板栗之乡”。

  喜峰口旅游公司董事长张国华,领着记者开始了此次迁西之旅。张国华一缕长髯飘拂胸前,颇有些仙风道骨的神采,因此被乡亲们称为“张大胡子”。2006年他联合喜峰口100多位栗农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板栗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到5300多户,年销售有机板栗4000多吨,远销韩国、泰国、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驱车行进在山间,红瓦白墙的农家院与绿树成荫的板栗林交相辉映。张国华介绍说,板栗合作社成立以后,大伙儿合力建了京东板栗大观园。其中包括占地2000亩的有机野生植物采摘园、6个有机板栗采摘园、2个有机栗蘑采摘园、5万亩有机板栗基地。如今,游客在这里既能参观百年栗树,采摘板栗,在农家院吃住,还能在购物广场购买38种特色农产品。

  张国华认为,做旅游,最重要的是做文化。他主持建成了板栗文化展示馆,除了介绍迁西板栗的特点、生长环境,还重点展示和板栗相关的典籍著作、文学艺术、饮食文化、民俗传说。以板栗为核心的绿色农业生态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迁西。

  在板栗旅游纪念品展示大厅里,土法酿制的烧酒被灌装在子弹、手雷、大刀等造型的容器之中。听张国华介绍,喜峰口作为万里长城的一座重要关隘,《大刀进行曲》便是诞生于此。1933年,侵华日军进攻长城沿线,国民革命军29军军长宋哲元带领将士奋起抵抗,用大刀与日寇搏斗,杀敌5000余人,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喜峰口大捷。

  出生在喜峰口的张国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一个清明节,几个外地人一边买祭祀用品一边打听进山的路。我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29军抗日将士的后人,特意赶来这里祭奠。在那荒山野岭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祭奠场所。为英雄立碑、为英雄建馆,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张国华心中萌生。

  2005年,张国华兴建了以“铭记历史、强我中华”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红色旅游景区——喜峰雄关大刀园。从那时开始,张国华出巨资收集抗战遗物,查找文献资料。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共收集长城抗战实物和文献资料3000多件,先后投资建成了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主题雕塑、喜峰口长城抗战旧址等景点。

  大刀园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全面记录长城抗战的红色经典景区,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记者跟随张国华走进刚刚落成的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馆新馆,入口处“中国人”三个大字提振着每位游客的民族精神。在一个展台前,我们停住了脚步,这里保存着张国华重金购得的侵华日军的日记手稿。“我要尽自己所能,让青少年了解抗日战争那段历史”。张国华深情地说。

  现在,经过张国华们的努力,品赏百年板栗,缅怀抗战历史,已经成为迁西旅游的两张名片。

  (本文配图为喜峰雄关大刀园内场景)

昆嵛山寻王重阳(美丽中国)
迁西:板栗之乡的文化之旅
APEC助力京郊旅游
纯净巽寮湾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