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艺重精深 贵在难能

——观王申勇的走兽画

孙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28日   第 08 版)

  王申勇(生勈),1971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

  大熊猫

  吉祥

  子夜

  戈壁

  四川青年画家王申勇为画坛所知时间不长,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难得。他生于1971年,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评选时,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熊猫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脱颖而出,登上当代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动物走兽画作品,对他的艺能与天分似乎又有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无疑是一个贡献,想来颇感欣慰。动物一直是绘画的内容之一,它和人物画题材一样古老。因为自古以来人类生活始终离不开动物,它们不仅是渔猎的对象,尤其是犬马鸡豕,这些动物早早就被驯化和饲养,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伴侣。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们对各种飞禽走兽的观察刻画是十分生动传神的,如著名的战国铜器上的错金银动物图案,多种动物形象都非常逼真传神。在唐宋绘画中,走兽画集中反映在鞍马牛羊这些常见物种,并形成鞍马科目,出现了戴嵩、韩干、李公麟这样的高手。不过,由于古代绘画受到当时儒家道德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人物画列为诸科之首,鞍马走兽和建筑界画都列在山水、花鸟之后,从事者少。元明清文人画占据主流,走兽画的发展更受局限。20世纪中国画开始走出谷底并呈现生机。应该说,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派绘画的兴起已标志着中国画开始了现代的历程,海派艺术结束了封建年代的精神垄断,西方文化的导入更使得中国画自觉与非自觉地催生出许多新事物,如人物画摆脱旧仕女画僵化的程式化风格,从而出现吸取了西方写实技法的新型人物画,而且在鞍马走兽画方面也明显地活跃起来,如南方何香凝画狮,北方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画翎毛走兽,都不同程度吸收了西画养分,而在意境、技法方面有所出新,此外北京还有一些专业鞍马的画家,他们和刘奎龄那种写实的风格其实可以上溯到郎世宁那里寻到源头。不过刘奎龄父子在嫁接中西方面表现出的自主成熟,使其在传统意蕴上便不像郎世宁那样的外国人显出的那种生硬与勉强了。其实,刘奎龄父子当时并未为时所重,刘继卣只是享名于连环画界,30年过去,刘派走兽艺术却在当代中国画坛大放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冯大中画虎到今天以青年画家王申勇画熊猫为代表,走兽画科出人才出作品,堪称千古一时之盛。在当代工笔走兽画方面,王申勇可称异军突起,引人注目。他以熊猫为题材的作品首先进入人们的视界,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他画的熊猫,就感到他有很强的造型能力,而且全面掌握了工笔赋染勾描的技法,更为突出的是他在把握动物习性、神态以构筑整体画面气息方面很不一般。就技法层面讲,王申勇善于把握细部丝染和整体感觉的协调关系,在具象的细微追求中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审美的笔墨线型意识,从而在描绘动物时达到惟妙惟肖的高度。学过绘画的人都懂得,只要认真去做,达到“肖似”的目标并非难事,但“惟妙”却不易得,因为“妙”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有取神与深微的多层意思,它包括生动传神,“以形写神”以至“遗形取神”,以及由表及里诸多思想内涵的深刻表达。把寻常意义上的感官愉悦推进到令观众产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思考及某种理解与交流,这或许是现代人增强了环境意识和人文观念提高后不同于前人的地方。王申勇走兽画的成功,既是他多年潜心学习传统和刻苦锤炼功力艺能的结果,更源于他具有很高的天分悟性,令他秀出同侪,年轻有成,后来居上。这些年国内动物画集中在画虎项目上,比较起来,虎是除马之外动物画的首选题材,画的人最多,也更引人注目。因为虎称兽中之王,历来被认为是威猛雄强的代表、镇宅驱邪的象征,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中有独特地位,故民间文化中虎的形象比比皆是。而且虎的毛色亮丽也十分入画,故而成为许多画家迷恋的描绘对象。然而古代画家难得接近真虎活虎,就近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写生的条件不足,所以他们所画多是意念中的虎,虽然不乏传神夸张之美,毕竟距离真实自然尚隔一层。上世纪80年代冯大中的细笔丝毛法画大幅老虎,画面上以虎为主体极尽真实细致的描绘给看惯了意到而已的中国画观众以相当的视觉撼动,他的画名立即不胫而走。不久之后也出现了许多追随者,在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这也很自然,但艺术是要不断发展和突破的。

  王申勇作为四川画家,于接近熊猫似乎更为方便,然而在资讯与科技十分发达的今日,也并非只有生活在熊猫故乡的人才具备画熊猫的条件。只是过去画熊猫多是水墨意法,吴作人先生画的熊猫在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用工笔写实的方法画它,王申勇即使不是第一个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熊猫是珍贵的稀有动物,也是最可爱的观赏动物,它憨态可掬,性情温和,活泼好动,特征鲜明,但是要深入地表现它也非易事,单是一对黑眼圈里小小的黑眼睛就很难画,而王申勇画熊猫最成功处还在眼睛,他画的熊猫眼睛不但极其精准,而且画出一种深沉与专注的神情来。记得在成都第一次看到他画的熊猫,首先抓住我的就是那对眼睛和眼神。熊猫不像老虎那样毛色鲜亮、花纹美丽,它只有黑白二色,由于身材圆浑皮毛又厚,所以结构也不清楚,实是看着简单画来难。王申勇的功夫在此显示出来,不但解剖结构一丝不苟,熊猫脸部的短毛、颈部的长毛、腹部的松毛,其质感、量感一一清晰分明,尤其是黑色皮毛画得浑然深厚又层次可辨,无论远观近取无可挑剔。记得年轻时看西方绘画总佩服其状物写形真实具体,后来也懂得中国画的长处和特点在传神和写意。20世纪初人们对此并未看透,从康有为到陈独秀都希望把西画的写实搬到中国来,近百年的新兴美术教育就是走这条路。这许多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为人们呈现和证明了中国画多方面的可能性,就说这写实与精细吧,中国人同样在行。套用一句古人说的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王申勇的画就证明我们在写实能力方面同样不逊于西方,看他的画感到他不光一味细致,在这细致精到的后面是对各种不同兽类从骨骼到肌肉,从静态到动态,从习性到神情的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与掌握。为此,王申勇是作了很多的学习与研究的,我从他为美术院校教学而编著的《工笔走兽画》教材里,看到他所画大量动物速写以及动物骨骼肌肉的解剖学图谱,足见他多年所下苦功。艺术与科学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存在发展规律的两种不同手段,互不相同却互为表里,灵感与智慧都是成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不可或缺的。正是基于动物学方面的深入了解,才使王申勇画各种动物时具有了充分的自信和自由。画家的工作就是创造一幅好的画面,对一位成功的走兽画家来说,他不仅要惟妙惟肖地画好一只动物,更重要的是应该创造一幅优美动人的作品,一幅有意境和情趣、能引人入胜之作。此外,更要求一位成熟的中国走兽画家要凸显作品中国画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内涵,要求画家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与技法艺能。从当今中国画坛蓬勃发展的形势讲,画家只有具备了多项全能,才有可能摘取光荣的桂冠。

  王申勇的技艺是比较全面的。在动物画方面,他不仅能画好熊猫,其它如虎、狮、犬、马、鹿、猿、牛、羊乃至猫和松鼠等几乎无不涉及,而且每种都画得到位,形神俱备。此外,他的花木竹石也颇见功力,大约是常画熊猫的缘故,他的双勾竹叶画的特有功夫,构成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这些陪衬之物是不可或缺的。王申勇的长处在于他恰到好处的布局,在主体动物之外,适当点缀烘托环境氛围,但又不随意和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对王申勇动物走兽作品的另一观感是他作品中特有的宁静气氛。他大部分作品里都流露出难得的冲和、平静和安适的氛围,不躁动,更不嚣张,观众得到的是优美和清雅的心境体验。这或许是其作品中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绘画气息的由来。

  王申勇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画家,中国画坛有此新秀,令人欣慰喜悦。然而艺无止境,艺术的成熟是永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申勇未来的道路是很长的,这是他们这一代青年的幸运。期望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颠踬,多一些顺畅的攀登,为未来岁月的中国画坛多一份贡献。

艺重精深 贵在难能
览物有我在 挥洒真性情
与灵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