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昨日商场拼杀 今日蘑菇致富

前外企高管转型职业农民

本报记者 宦 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21日   第 08 版)

  刘小愿的山洞蘑菇。
  (资料图片)

  废弃的山洞、层叠的木架、长势喜人的蘑菇、响个不停等着收货的批发商的电话……这些奇怪的元素拼接在一起,就成了声名远播的前外企高管、今职业农民刘小愿的生活图景。日前,记者在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坟庄村,采访了这位成功转型的“职业农民”刘小愿。

    

  【天然山洞节约能源】

  在一座不起眼的山头前,记者见到了这位35岁的昔日外企高管。工科出身、曾先后就职于首都国际机场、松下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他,2010年时年薪就已达20余万元。

  “但还是觉得想做点什么。尤其是想回家乡这里,带着乡亲们做点什么。”刘小愿这样解释了他为何辞去工作,回村一头钻进山洞中走上了养蘑菇的道路。

  村里的这个山洞由赤铁矿石和云母石构成,山洞内分上下4层,特殊的结构形成了山洞里冬暖夏凉的小气候,而通风、弱光、恒温、恒湿的天然条件保障了蘑菇生长所需。整整两年时间,他猫在山洞里,记录下了每天山洞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数值。很快,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蘑菇种植专家。

  在凉风习习的山洞中走了半晌,记者看到,目前这里主要生长的都是平菇。刘小愿介绍说,由于山洞种植模式突破了传统种蘑菇季节性集中上市的弊端,在销售上打了个“反季牌”,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尤其“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使得这里的平菇朵形好、色泽鲜艳、肉质肥厚、口感细嫩。这些蘑菇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这几个月平菇的日产量几乎达到近两吨,按照每公斤8元计算,每天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刘小愿难掩骄傲喜悦。

  【职业农民亟须推广】

  今天的刘小愿,已经从外企高管转变为据坟庄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用一个以前谁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价值的废弃山洞,走上了带领全村乡亲共同致富的道路。从山村走进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山村,他看中的正是新时代大有可为的农业事业,只要方法得当,“土里刨食”也可以“高大上”起来。

  如今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天杰对记者表示:“刘小愿算是我们培养的第一批职业农民,夫妇俩都是‘80后’大学生。他们返乡创业,利用村里闲置山洞生产食用菌,一是做到了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耕地;二是山洞冬暖夏凉,不用温控系统,低碳环保。我们的技术人员还在山洞里推广了立体栽培、微喷雾化、病虫害物理防治等10余项技术,帮助他们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张天杰表示,当下的经济发展已经迫切要求职业农民成为一种能够推广、能够被认可的职业身份,突破户口和身份的限制,让这些新型的、职业化的专业人员成为构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细胞,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北京全过程演练迎接APEC(聚焦京城)
把红墙里的殿宇还给游客(名家话北京)
前外企高管转型职业农民
点击北京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