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推动当代文学在海外落地开花

黄 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14日   第 07 版)

  菊红胜春
  盛利者摄

  如今,一谈到中国文学,很多海外学者、译者和读者会如数家珍地罗列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红楼梦、鲁迅、三国、巴金、莫言等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然而,鲜活地反应出中国当代样貌的青年作家作品在海外虽逐渐得到翻译家的关注,但仍有较大的海外开掘空间。为此,文化部在近期实施第二期“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期间,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实施了“中国当代作品译介研修对接计划”,邀请李洱、张悦然、阿乙等11名中国当代文坛非常活跃的青年作家,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等出版机构负责人以及19名有翻译能力的青年汉学家一起进行研修学习,吸引更多的海外青年汉学家和出版机构致力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与出版工作,让反映中国当代人所思所想与梦想追求的当代文学更加迅速、扎实地在海外落地开花。

  作家:克服作品对外翻译的失衡

  11位青年作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了眼下中国作品在海外推介上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创作困惑。作家李洱指出,“像史铁生等表现理性、知性生活的作家进入海外传播时比较困难。”他说,“但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汉语的进展,要知道中国人现在已经可以怎么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对中国人的经验进行辨析,想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这一面,就有必要了解这类作家。”

  张悦然则根据自身经历分析了当代作品在对外翻译时对短篇小说重视不足的局限,她坦称,自己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个入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中国作家,“并不是因为我写得好,是因为几乎没有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被翻译成英文。”眼下当代作品的对外翻译大多集中在长篇小说,出现失衡现象,但优秀的当代短篇小说也给人一种享受,也需要不同的推广方式。作家崔曼莉称,任何一个好的作品都必须经得起多个文明的检验,如果只经得起一个文明的检验,不是最好的艺术作品。她认为这样的标准也应放在文学的创作上。

  出版:加大推广力度

  对于走向海外市场的中介——出版方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需要加大推广力度。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刘乔坦言,翻译、版权、推广活动都是市场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争取到版权条款的最大合理性,保证作者最大权益。”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波说:“我们也努力跟国外的翻译家沟通交流,把中国市场的变化、中国的作者特别是网络作者以及新作品介绍给翻译家们。让他们在介绍的同时,能够有更准确、更吸引人的翻译,便于西方的读者了解中国。”

  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桑宜川指出,当代中国题材的中文版、西文版书籍中,实用性、生活化很好卖,文学作品的读者明显少得多,当代文学作品要“在欧美主流读者群体里获得更多的青睐,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他表示愿意协助文学作品在加拿大翻译出版。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梁鸿鹰表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走出去”力度还远远不够。这涉及到各个环节的问题。他希望当代作家、中外出版社和翻译家加强交流、对接,推动当代文学在海外落地开花。

大写的中国
从《中华好诗词》看电视文化
推动当代文学在海外落地开花
梁晓声:兼用两支笔
《周笃文诗词论丛》座谈会举行
《荒原问道》表现知识分子精神历程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