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漂流书亭”让书香飘杭州

张乐 商意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10日   第 11 版)

  薄薄的“身板”,简简单单的三层书架,在杭州人流熙攘的“柳浪闻莺”景区,默立一隅的“漂流书亭”毫不起眼。可整个夏天,这里却是15岁的刘青青和她的小伙伴们精神的家园。“漂流书亭”让这位外来务工者子女感受到精神的平等:“书把五湖四海的人联系到一起。在这里,大家那么融洽和善。”

  近年来,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漂流书亭”成为杭州一道独特的风景。公众既可以在那里随意翻阅,也可以用以书易书的方式,带走自己心仪的书籍,并将自己的藏书与更多人分享。

  “漂流书亭”的创意发端于《钱江晚报》201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公众的年均书籍阅读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许多百姓家中有大量的书籍闲置。《钱江晚报》与有关部门合作,投放了首批“漂流书亭”。“书亭”里的书有的来自图书机构、出版社的捐赠,有的是市民家中珍藏了多年的“宝贝”,还有部分来自政府采购。

  “我们希望杭州既有‘满陇桂雨’(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也有满城书香。”《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说,希望通过这种自发的流动,以最低成本实现书籍的有机更新,使公众获得更加便利地阅读体验,并学会“分享、信任、传播”。

  在受到公众普遍欢迎之后,《钱江晚报》将此模式先后复制到楼宇、快速公交站、城市社区和公园绿地等人流量大、便利性强的地方。在不少地方,小小“书亭”甚至成为市民的精神地标。西溪街道文锦社区,“漂流书亭”吸引了社区内很多孩子来看书、换书,社工吴茜婷介绍,“喜羊羊和灰太狼”、“皮皮鲁、鲁西西”系列图书最受孩子欢迎,当然也不乏《红楼梦》等经典图书。

  “漂流书亭”拉近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贵州来杭打工的应涛说,原本下班了常常没事干,只能和工友去打打牌喝喝酒,现在工地旁边的“漂流书亭”成了他业余时间的好去处。另一位外来务工者说,平时买不起书,也不舍得买书,“漂流书亭”在降低阅读成本的同时,也使阅读的便利度大大提高。

  “书亭”的出现还对都市人进行了“深度阅读”习惯再造。自从一楼设立“漂流书亭”后,这里成为高端写字楼宏程国际大厦每天中午最热闹的地方。开发商曾明海经理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换书,感觉大楼的品味档次都上去了。”

  “书亭”基本24小时开放,除部分社区和景区有社工和志愿者主动承担管理和维护职能外,绝大多数靠市民自觉借阅、自发管理。随着运行时间和公众知晓度的增加,类似的遗失、破损、涂鸦事件越来越少。杭州市民崔鹤说,一本小小的书,成为人们的连心桥,通过交换、共享、感悟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和融洽。

  据统计,目前杭州共有“漂流书亭”120余座,书籍总投放量大约为7万本,流通率约为80%,阅读人次已经超过60万,平均阅读率远超过很多大型图书馆。

“漂流书亭”让书香飘杭州
微店售书切蛋糕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
好书一页
《新大众哲学》问世
鸟的家在天地间
中年话读书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