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

苗乡问鼓

刘显全 刘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08日   第 06 版)

  “天下鼓乡”德夯一瞥

  苗家少女敲起苗鼓

  2014吉首国际鼓文化节开幕式一瞥

  沈从文在《边城》中所写的那条湖南通往四川、贵州的官道,就是现在的319国道,起于福建厦门,终于四川成都,全程1256公里,矮寨便位于这条道路的咽喉部位。

  矮寨距吉首市大约20公里,这个地处云贵高原山脉断层处的苗家山寨,坐落在谷底,四周皆为巍峨的大山,秀美的峒河与德夯溪汇合于此,然后顺着古老的河床,傍山穿寨,悠扬而去。河溪两旁大多是砖木结构的房子,错落有致,方窗长廊,灰墙青瓦,屋檐呈鱼尾上翘,整齐地弯向远方。

  这里的地上一条路,人称“矮寨天险”,修成于1936年9月,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南大后方的生命通道。这盘山而上的公路只6公里左右,但它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达440米、坡度大小在70—90度的斜面上。特定空间迫使公路左右移动,转折13道锐角急弯,形成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这里的天上一座桥,高速公路大桥,世界路桥奇观,2012年3月竣工,是长沙到重庆,包头到茂名的必经之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全长1176米,高350余米,没有桥墩。站在桥上看风景,矮寨房屋就像一个个火柴盒。晨雾翩翩,夕阳西下,这里犹如仙境。

  矮寨是苗区,也是镇政府所在地。我们刚到这地方,鼓声阵阵,响彻山谷。同行的吉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震说,这是矮寨镇民族完小在上苗鼓课。走进校园,只见火红的苗鼓在过道上一字摆开,老师们正和着鼓点敲敲打打,走廊上两旁,是一些用色彩涂就的木板鼓面,据说这是学生的苗鼓模拟训练区。

  原来,3年前,这个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普及苗鼓,每周专门安排2节课进行教学,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学校走访了本地不少民间艺人,并邀请他们到校手把手授课,还根据现场舞蹈编写了苗鼓教材。杨震告诉我们,苗鼓是苗族的圣物,它不仅是振奋精神和凝聚力量的乐器,也是怀念先人寄托哀思的载体。

  湘西最著名的苗鼓在德夯,距离矮寨只有2公里行程。德夯,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断崖、石壁、峰林、瀑布、森林随处可见。生活在这里的人,讲苗语,穿苗服,以歌为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德夯有“天下鼓乡”美誉,以鼓闻名。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开始发展旅游,迎来送往时,都要敲苗鼓。不管您从哪里来,人还没有进入苗寨,苗鼓便咚咚咚地响起,身着艳丽的苗族男女,站在同样装扮得花枝招展的苗鼓前,手起鼓响,欢欣跳跃,舞姿豪放,恣意昂扬,这叫迎宾鼓。

  我们走进德夯苗寨,寨门用木头搭建而成,门边同样摆满苗鼓,苗家姑娘站成一排,扯一条粉红色的花带,头戴银饰的苗家少女,端上一碗美酒,唱着曲调优美的苗歌,将人拦住,这就是接待客人的高规格礼节“拦门”了。对完山歌,饮尽米酒,一路前行,苗鼓再响,让人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迎接我们的黄娟,是当地第五代苗鼓王,30岁出头,正教习学员打鼓。在她指点下,只见一位身着苗族服装的年轻女子,缓缓走上舞台,紧贴一面直径约两米的苗鼓,仰首、翻转、侧身,双手娴熟地舞动棒槌,槌子红绸随之飘舞。鼓点时而轻快酣畅,如流淌的溪水;时而大气磅礴,如奔腾的瀑布。

  黄娟告诉我们,苗鼓来源于生活,是通过一个个动作来再现苗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及情感。湘西苗鼓有庆年、庆神两种,随着审美情趣和鼓乐承传的变化,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乐相迎。鼓神壮之,鼓灵伴之,鼓灵鼓舞,万物生情。

  黄娟的老家就在矮寨镇大兴村,11岁开始学习打鼓,16岁考上长沙一所外语学校。毕业回到湘西,她认真研究前辈鼓王的动作,并力求创新。在展现劳动生产和耕耘、插秧、收割、梳妆等动作的基础上,她融入了竞技、体育、舞蹈等技法,自创了“下腰”、“飞腿过鼓”等高难度动作,深受游人喜爱。

  一面鼓代表一个民族。数千年来,苗族人对鼓有种神秘的崇拜。比如,认为鼓形像孕妇的大肚子,象征生殖力;鼓帮由12块木板构成,代表远古苗族12大支系。在远古大迁徙的路上,苗族先民什么都可以丢,但仍背着一面鼓。喜庆、迎宾、祭祖等重大活动都要用鼓,传递信息及打仗就更离不开鼓。

  苗鼓在数千年的敲打中,逐渐融入了劳动生活动作,从而发展成一种舞蹈,称为“鼓舞”,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音乐、舞蹈和体育的完美结合。世界鼓舞,“鼓舞”是名词,鼓舞世界,“鼓舞”又变成了动词,鼓舞士气,欢欣鼓舞,等等,苗鼓的贡献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湘西苗鼓还有两个突出特色:一是“边”,二是“跳”。苗鼓在击鼓跳舞过程中,必有一人主打,多为女人,蹦蹦跳跳,边击边舞,男人则静静地站在一边,用鼓槌敲边,俗称“敲边鼓”。有趣的是,这种鼓舞,敲边当节奏,敲边来指挥。有没有其它深意,不得而知。

  我们所见到最壮观最美妙最难以忘怀的“鼓舞”,当数去年,2013年11月8日,在矮寨民族小学举行的吉首国际国际鼓文化节。蓝天白云为屏,青山峭壁为幕,背景是横跨德夯大峡谷的高速公路大桥,太阳躲在云里穿梭,舞台阴晴圆缺,山风舞过,峒河边古老的筒车,咿咿呀呀地转动,鼓响神颤,天地同醉。

  本版图片为唐虎、向民航摄

吉首:打造鼓文化旅游品牌
世界鼓舞 鼓舞世界
吉首欢迎您!
苗乡问鼓
责编:栾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