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亚运会该如何实现救赎(亚运走笔)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25日   第 08 版)

  卡巴迪
  末 末作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体育赛事,亚运会在仁川的“遭遇”让当地组委会颇为尴尬:据当地调查机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调查者对仁川亚运会不感兴趣,赛事门票也仅卖出18%。回想起今年4月,越南政府因为财政问题和民众反对压力而放弃第18界亚运会主办权,我们不禁要问,亚运会真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赛事了吗?

  亚洲运动会、非洲运动会、泛美运动会、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运动会……的确,这些从其草创开始就带着浓厚民族主义情结和反殖民主义倾向的运动会,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初的赖以生存、壮大的政治和经济支撑正在消解。

  另一方面,其传承出的可贵的民族性、历史性和文化风味,这一鲜明特点可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例如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卡巴迪”,在南亚各国已拥有3500多年的历史;藤球运动则是公元9世纪前后就在东南亚流传开来。再比如我国传统的武术、龙舟、围棋,日本的剑道等,往往都是只有本国成为东道主时才有机会露面。

  在奥运项目大牌选手不愿参加、参赛国家间实力差距较大的现实情况下,亚运会不仅应该对这些项目大开方便之门,更应该在促进观众与这些项目的互动上下功夫,使其成为大洲内各国人民之间交流多样性文化的新亮点。有趣味、有文化、有历史感,这应成为亚运会未来发展之道。

  对于一些常规项目,由于强弱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赛往往还没开始就失去了悬念,这样的比赛观众当然不爱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赛制改革、观念转变等展现比赛的观赏性。作为体育强国,中日韩等国应该主动加强与体育欠发达国家间在训练理念、装备、场地、教练员等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开放往往带来双赢结果。

  而在优势项目方面,强国可以派出自己的年轻选手积累比赛经验,大家水平差不多,竞争性强了,比赛好看了,各个国家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了。当然,这需要我们舍去一些现有成绩和光环。经历了亚运会、奥运会的辉煌洗礼后,我们对此是否有了一种成熟心态呢?

  救赎亚运会,其实并不是留恋当初创办时的涉及的“亚洲尊严”,而是希望让其在完成特定历史使命之后,继续为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服务。让比赛出现孙杨与朴泰桓对决是一种胜利,让观众为了0.1分的差距而心跳加速也是一种胜利,如果能让人们因此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亲自参与运动健身,同时还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相互理解的话,那亚运会的愿景就实现了。

当亚运会“撞车”世锦赛(仁川直击)
武林高手仁川论剑
亚运会该如何实现救赎(亚运走笔)
宁泽涛:崛起的泳坛新秀(星耀仁川)
柔道项目收官 中国队陷谷底(亚运简讯)
责编:彭训文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