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访大型国际赛事的记者来说,主新闻中心是他们的大本营和温暖的“家”。仁川亚运的主新闻中心设在该市最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心,毗邻著名的松道会展中心,韩国最高楼——东北亚国际贸易大厦近在咫尺。这里紧张而忙碌,凌晨6点之前第一批记者就已经赶到这里,匆匆地吃几口早点,有的甚至什么也不吃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不为人所知的是,主新闻中心里还有几位比记者们更繁忙劳累的人,她们就是辛勤的志愿者。每次,我从主新闻中心入口处的志愿者服务台走过时,总是会向她们投以敬佩的眼光,而她们不是在接待前来寻求帮助的记者,就是在准备提供给媒体的各种资料,偶尔我们的目光相对时,她们会面含微笑地点头打个招呼。
对200多位中国记者来说,这里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叫金花利的韩国女孩享有特别高的知名度。她不仅美丽、大方而且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一直想找机会采访她,但苦于她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我们的采访就见缝插针地安排在她工作的间隙。
“你汉语为什么那么好?”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她笑着解释说,这要感谢她的妈妈。金花利来自一个中韩结合的家庭,爸爸是韩国人,妈妈是中国人。从小她就生活在双语家庭环境中,妈妈特别重视对她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尽可能多地让她接触中国人。实际上,她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青岛。“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与他们一起嬉戏成长。”正是这种原因,她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甚至比韩语还要好一些。
2013年,18岁的她高中毕业后,考入韩国诚信女子大学,而她的专业是汉语教育。正是汉语特长使她与仁川亚运会结缘。亚运会期间服务工作需要一大批志愿者,由于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数量众多,主新闻中心中文服务非常重要,因此,娴熟的中文使金花利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北京奥运会时,我只是一名在青岛与家人朋友一起观赛的小女孩,而现在我能在这里亲身参与亚运,为中国记者服务,这是一种荣耀。我很自豪能借亚运会成为中韩沟通的桥梁。”金花利说。
同样自豪的还有另一位志愿者,她叫索非亚,来自中亚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当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她笑着连声用中文说:“你好!你好!”热情中透着几分羞涩。她说自己在国内学韩语,同样是语言和志愿服务热情使她来到这里成为一名亚运志愿者。“我计划学中文,而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位很棒的中文老师!” 索非亚指着金花利笑着说。
“Diversity shines here!”这是仁川亚运会的口号,意思是“多样性在这里闪耀!”我想,仁川这座黄海之滨的东北亚之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多元文化因亚运而荟萃于此,金花利、索非亚还有操着各种语言的记者们都是多元文化符号,闪耀在这金秋里。
(本报仁川9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