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听故事 探秘境 赏美景

跟着神话去旅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20日   第 07 版)

  神话地图
  韩超制作

  嫦娥奔月图

  八仙过海图

  大禹治水塑像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西湖雷峰塔

  精卫填海舞剧

  本文看点

  八仙过海——烟台蓬莱阁

  大禹治水——绍兴大禹陵

  精卫填海——长治发鸠山

  白蛇传说——杭州雷峰塔

  愚公移山——济源王屋山

  

  虽然中秋已过,但关于月亮的神话与传说,却仍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说平凡的我们注定看不到嫦娥奔月的曼妙身姿,那就一定不能错过寻踪神仙秘境的山海之旅。

  在悠远的远古时代,人类的童年时期,低下的生产力给了人们丰裕的时间去幻想生动的故事,从而留下了口口相传的文学宝藏——神话。千百年来,人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积攒下来成百上千段美丽的神话传说,代代传诵,绵绵不休。它们或雄壮威武如盘古开天辟地,或凄婉旖旎如牛郎织女鹊桥之会,或跌宕起伏如三戏海龙王、智斩独角兽,或脍炙人口如大闹天宫、嫦娥奔月。如今,神仙难觅踪影,秘境遗留人间,那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实乃四季皆宜的旅游宝地。有道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请跟随我们循着神话传说的线索,体验一段非凡的山海之旅。

  

  (一)八仙过海——烟台蓬莱阁

  韩文婷

  小时候,家里总有那么几个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面画着朦朦胧胧的小人儿,妈妈经常指着这些只见斑驳颜色,不露模样轮廓的小像告诉我,这个是铁拐李,那个是蓝采和……那时的我是一个只知顽皮哭闹的小娃娃,却总能听着这段叫“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酣然睡去。最初的梦境应该就是妈妈讲述的这个神话故事中海雾弥漫的样子吧。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蓬莱市境内,地处胶东半岛北端、濒临黄、渤二海交汇之处,海面上有长岛诸岛耸峙其间,附近海域常年盛产海参、对虾、鲍鱼等多种海珍品。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这里的“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以山(丹崖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以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还有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蓬莱早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影影绰绰的她,历经风雨沧桑,旖旎曼妙在我的脑海里,像一个美丽的印记,与我的生命相连。

  盛夏的蓬莱虽艳阳高照却不湿热,凡阴凉处无不爽风习习,空气里似乎飘着一种特别的仙气。上下两层的蓬莱阁,结构精巧,没用一钉一铆,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印证了清末刘鹗在《老残游记》里的描写:“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掩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与朋友一起绕到阁楼北面,一股海风扑面,清凉中夹着浓郁的海腥味。面对浩淼的海水,抚摸着历尽千年风雨的城墙雉堞,脚踏陡峭绝壁,俯看海浪击崖。远眺烟波浩瀚,西北就是“八百壮士不仕秦”的田横岛,铁马金戈的悲壮一幕早已成为过去,但千秋传诵的壮志豪情似乎还在空中弥漫。在蓬莱阁上向远处眺望,只见天海一色,水雾缭绕,对面长山诸岛隐约可见,我不禁感叹,这里还真是适合神仙出没的好地方。 

  (二)大禹治水——绍兴大禹陵

  寇娇

  大禹陵并不远,离浙江绍兴市区东南四公里。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群,坐东朝西,前临禹池,背靠会稽山,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朋友说,一般人游禹陵,喜欢直奔主题,将车停在祭禹广场附近的停车场,然后迅速地在禹祠、碑廊、窆石亭、禹王殿把玩一番,远远地对着山顶的禹王铜像拍几张照,便匆匆赶往下一个景点,而他喜欢从九龙坛开始,花上一天时间,远离城市生活的困扰,在这山间小道慢慢品味。

  九龙坛是九条青铜蛟龙环绕的圆坛,这也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有关。相传四千多年前,帝尧之时,九条蛟龙在人间作乱,暴雨频发,华夏大地变成一片汪洋泽国,水患持久困扰百姓。新婚不久的大禹,受命于危难,将这九条蛟龙降服于此,百姓才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

  走过九龙坛,迎面是一座书有“大禹陵”的牌坊,坊头上雕有青龙朱雀,气势非凡。漫步到牌坊附近,“龙杠”横放在我们面前,“龙杠”附近还有拴马桩。相传在古代,文武官员从“龙杠”处皆须下轿下马,步行入神道,祭拜禹陵。千古以来,人们都是如此崇敬和拜谒大禹。

  穿过牌坊进入神道,这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路,郁郁葱葱的翠柏下石刻神兽分列在神道两侧,传说这些神兽曾帮助过大禹治水。

  神道尽头映入眼帘的是祭禹广场,这里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钟亭和鼓亭分立两侧。广场的浮雕墙介绍了有关大禹的传说:禹得天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过禹贡桥,穿过绿荫密布的甬道,沿青石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碑上所书“大禹陵”雄厚有力,气势不凡,据说是明代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

  禹庙是大禹陵最宏伟的建筑,自南向北分布有照壁、岣嵝碑、午门、祭厅、禹王殿等古建筑群,这些宫殿式建筑依山势而建,逐渐上升,雕梁画柱,气象威严。这里的一梁一柱虽是后代修建,却不那么突兀,似饱经风霜,与禹王一起经历岁月的沧桑。禹王殿内,高大的禹王像矗立在大殿中央,面容威严,神态端庄。大殿内的大禹治水壁画,惟妙惟肖,精美绝伦,我仿佛看到遥远的四千年前的大禹,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带领劳动人民,与水患斗争到底的艰苦历程。

  不知不觉,高大的大禹铜像出现在眼前,此时我更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如沧海之一粟。站在会稽山巅,还可以俯瞰到绍兴全城的风貌,纵横密布的水网交织成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图。大禹陵和绍兴黄酒一样,需要慢慢来品。大禹治水的传说静静地躺在山间的石板上,也静静地流淌在舒缓平静的河水中。 

  (三)精卫填海——长治发鸠山

  杨森

  发鸠山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海拔1646.8米。这里苍翠毓秀,有林有水,极富自然情趣,颇有仙境气势,加之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和历史胜迹,历朝历代的游览者络绎不绝。我们由城内出发走北线,一路上道路平坦且树阴遮挡,凉风徐徐,不多时已到山下。抬头望去,只见发鸠山景观奇特,林茂峰险,山脚下流水潺潺,加上蓝天映衬,简直美不胜收!这时候虽是盛暑仍凉爽如秋,故夏日来发鸠山最好不过。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感到发鸠山森林中富含负离子的氧气浸入心脾,这大概是在城市里难得享受的待遇吧。我们笑着说难怪这里被称为“长寿山”呢!先不急着登山,眼前便有一处美景。当地称“浊源泻碧”,碧绿的清水从山脚下流出,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如果夜宿灵湫庙,静夜时便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绝对妙不可言。

  因为传说的缘故,发鸠山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把精卫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广为称颂,这种辽阔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当地人的灵魂。精卫鸟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这里的人民,融入到他们的骨髓里,这正是长子精神的一种象征。我想,这也是长子文化的精髓所在吧!

  爬发鸠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由三座山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老方山是发鸠山的主峰,直插云霄,在周边林立的山峰中显得很突兀。当我们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只见巍巍太行绵延不绝,云海林海相映成趣,充斥眼帘的是整片整片的绿色,在蓝天映衬下更显迤逦多姿。

  (四)白蛇传说——杭州雷峰塔

  韩文婷

  还在杭州市西泠一带就能看见雷峰塔。不用问人、不用查找,一眼瞥见,我就确定那是雷峰塔。塔矗立在杭州西湖岸的山峰上,虽然相隔甚远,还是很引人瞩目。

  辽阔的西湖湖面迫使游人不得不远眺,一远眺自然会看到湖岸或水天相接的地方。跟儿时的想象一样,孤清锥立的雷峰塔,因为下面压着千年白蛇而透着神秘而阴郁的气质。

  听同伴说,坐船过去不但价格贵、而且速度慢,还到不了山脚,还是选择坐车直达更实惠方便一些。路确实很远,汽车差不多行驶了半个小时才到。

  站在雷峰塔的顶层眺望,净慈寺、西湖的大部、乃至局部杭州都尽收眼底。山峦叠嶂、丛林苍翠、房舍隐现、湖色泛蓝、舟游水面。近处郁郁葱葱,一片苍茫;远处粼粼荡荡,湖天相连。站在塔上看到的是另一重西湖美景。

  下塔时不要坐电梯,每层塔上都有精美的绘画与雕刻。顶层塔顶上悬佛教画匾,下一层塔墙上的木雕布满白蛇传故事情节:盛会思凡、雨中借伞、端午显形、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破塔团圆。

  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恍惚间才猛然发现,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美妙绝伦的“雷峰夕照”。西湖是个美丽地方,有雷峰塔守护的西湖更有着让人无法言说的美丽。

  (五)愚公移山——济源王屋山

  韩文婷

  在河南和山西交界处,有一座很大的山,与太行山亲密地像兄弟般手拉着手站在一起,她就是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济源王屋山。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一座山必须充满历史底蕴才能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当我们进入景区后,第一感觉就是它的空灵之气。从停车场出来没走几步路就看到了一棵极粗的树,目测得有8人才能合抱。导游说,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银杏树,占地亩余,有“世界植物活化石”之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神奇的不老不死之树。千百年来,这棵银杏树吸日月之精华,蕴王屋山之灵气。距银杏树不远处还有一口“不老泉”,万年不绝。这二者万古相伴、珠联璧合,被人视为爱情永恒的象征,是极佳的爱情誓盟之所,也是一幅大自然绝创的双寿图。

  不多时就走到了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也即王屋山之阳。那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的山脚下就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相传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这条大山梁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愚公要带领他的子子孙孙挖掉它。现在这条大山梁的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

  到达峰顶后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天圆地方”,一座四四方方的三层阁楼耸立在峰顶北侧,高大的棕色建筑压在头顶反衬出峰顶的地面低矮而局促,这令我萌生出些许的失望,甚至有点儿怀疑坚持来登这座山的意义。大诗人刘禹锡在那首送他哥哥归隐王屋山的诗中描述的天坛峰顶及其月夜之景该有多么美啊,站在那个圆圆祭坛上,起码可以御八面来风,览四面众山,观日月东升西落,祭苍天如似穹庐。可眼前的一切实在与想象中大相径庭。我随即转身绕地而走,向山外观看,哪知目光所及,群山奔涌,天高地阔,心胸为之一开。王屋山的最高峰天坛峰的王者风范在眼前尽显无余。感到所在之处实在高妙,这才是天坛峰的本来面目。我想坚持是对的,人生中总该用那么几件事来传达坚持的意义。

  山中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数代帝皇,道家鼻祖,文人墨客,医家圣手,乃至求道问仙者都曾络绎不绝地来到王屋山,在白云青峰间留下他们的足迹、诗文、手书,还有口口相传的故事与传说。这是一个半神化的世界,是一个围在白胡子老爷爷身边可以听许多好听故事的地方,是一个可以细细品味的地方,可行色匆匆的我们如蜻蜓点水般的来去,将偌大的一个王屋山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身后……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跟着神话去旅行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hw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