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强调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体育行业改革,要求取消部分赛事审批,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专家表示,国务院的相关意见释放出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积极信号,与其他领域和行业的改革一样,中国体育的改革同样蹚入了“深水区”。简政放权后,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相关配套监管细则势在必行。
审批制成为历史
国务院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消息一经发布,似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体育界内外引发强烈震动。总体来看,民间、市场及媒体大多将此举看作体育行业的重大利好,甚至有民间办赛力量将其看作体育行业的“革命性一步”和“第二次改革开放”;而另一边,一些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措手不及。
其实,斩断束缚着体育商业和群体赛事的“审批制”绳索,一直以来就是体育界呼吁的焦点,原因就在于这项制度极易滋生腐败并导致垄断。
今年4月,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姚明就疾呼取消赛事审批,激活体育市场。在他看来,体育管理部门收取不菲的审批费用,却并不提供实质性的服务。这是行政之手乱伸的表现,还人为制造了办事门槛,已经成为权力寻租的高发地带。
在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务院的“简政放权”无疑顺应了市场和民间的呼声。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是:在管办分离推进艰难的现状下,国务院的改革方针如何真正得到落实?
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办公室司长李晓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行业的简政放权,不仅需要体育主管部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还需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尽快健全监督机制,出台相应的健全措施,才能真正做到给企业“松绑”,也才能保证市场放开后,如果出现混乱,总体局面可控。
政策细化是关键
限制放宽后,新的赛事秩序如何建立,解除审批后会不会造成市场混乱,国家其他相关政策是否能做到配套改革……在向前迈出这一大步的同时,担心与忧虑也伴随其中。
体育改革如何深化?在中国奥委会前秘书长魏纪中看来,应该从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改革做起。将企业经营的事真正放给市场、企业去做,而不是攥在各个项目运动管理中心“手里”,事企分开,市场活力才能真正激发。
建立和发展体育联盟,也需要更多具体政策的支持,才能解决“由体育主管部门办还是项目协会办”的老问题。应该说,由体育主管部门监督、协会管理,而职业联盟、俱乐部去做这件事,应是一个合理的模式。
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对一些体育商业赛事采用备案制,而在多数体育市场繁荣的国家和地区,赛事大都由行业协会、专业公司管理,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主要承担引导、服务、监督等职能。
此外,在中国,赛事转播通常被电视台垄断,导致收取的广告费往往“不知所踪”,而没能真正用于赛事的组织运营。全国政协委员刘敬民认为,收入模式不成熟所导致的社会资本进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他建议,应用市场行为组织更多播出范围大的体育台,或者下放一些赛事转播权给各省市电视台的上星频道,在放权的同时配以相关政策支持,提升社会资本进入的兴趣。
链接▶▶▶
国内赛事运行分三类
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部委主管,全国单项体育赛事中,奥运项目归口为各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非奥项目归口为社体中心或体育总会。
系统内赛事以招标或委托形式将举办权转让给各省市,系统外赛事需经上述部门审批方能举办。
各地赛事运行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由各地政府牵头,赛事相关资源基本由政府来调配,市场力量在其中比重很小。第二类,由国有企业牵头,以赛事运营公司形式运作,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第三类,由地方体育局承办,以委托代理形式由专业体育经纪公司运营。政府以合约形式将赛事外包,签订相关合同,政府负责监督。
国外赛事如何管?
美国纽约市通过设立纽约体育委员会对体育赛事进行协助管理,其他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具体操作主要由纽约市公司(NYC & Company)完成。该公司是纽约市的官方营销、旅游、合作的非营利性组织,其管理从赛事选择开始,到申办、运作,最后以赛事评估为止。该公司年度预算40%由政府划拨,60%由市场运作获得,下属的2000多家会员单位,包括博物馆、酒店、餐厅、旅游组织和景点、零售商店等。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通过设立专门大型活动公司——维多利亚大型活动公司进行赛事管理。政府负责体育赛事规划,赛前鉴定与评估、赛中经费管理和赛后赛事评估,每部分都有明确对应的政府机构和政府指定部门,不涉及具体赛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