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一轮明月当空 五洲亲情涌动

中秋诗词牵动海内外的你我

本报记者 刘 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日前,央视宣布开展“寻找最美赏月地”的线上活动,探寻古代诗词中的赏月胜地。苏轼在哪里写下“明月几时有”?李白在何处“举头望明月”?这些疑问的确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好奇,也突出了中秋节的文化符号特征,不少网友评价此活动“涨姿势”。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全国放假,海内外华人共庆佳节。我们知道,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如仲秋、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端正节,而最为百姓所喜爱的别称是团圆节。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盘般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思念远方也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亲人,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吟诗赏月高大上

  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中秋赏月、抚琴、吟诗、作画的传统,因而流传下来许多和月亮、思念相关的经典作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孙敏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特别具有诗意的民族。在众多体现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中,中秋佳节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诗性特征、诗意境界和精神风貌的一个节日。而这一切,大多与月亮相关”。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不胜枚举。

  李莹莹曾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年轻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她说,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文化,当然不能错过中秋节。“课上,我会给学生放中英文、中葡文版的介绍中秋节的视频和动画片,边播放,边用葡语给学生细讲中秋的来历,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诗歌的熏陶也必不可少,我将李白的《静夜思》标上汉语拼音,注上葡文翻译,放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感觉,进入了状态’,开始像模像样地跟着我吟诵。而欣赏经久不衰的老歌《十五的月亮》、学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则是压轴戏——在快下课的时候,我拿出事前准备好的笛子,为学生们吹奏这两首歌,然后循环播放《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之后很久,学生们仍沉浸在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中,情不自禁地哼唱着这首歌。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是那样深厚,通过我的工作,将其传播出去,我很欣慰。”

  血脉相连共明月

  现在,有大约5000万华侨华人居住在海外。不论身在何处,在中秋佳节,心中都会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建森是我多年的朋友,移居日本已经27年了。她说,刚到日本的那几年,每到中秋节,接到家人的电话、收到家里捎来的月饼时都会因为思念而大哭一场。现在虽然早已习惯了漂泊,但临近中秋,心中仍然会充满说不出来的惆怅。

  土耳其中东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郑启五则向我回忆起2009年在土耳其过的终生难忘的中秋节。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通过网络直播,和全中国人民一道观看了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尽管由于时差,是在早晨5点钟。“我当时和电脑屏幕靠得很近很近,恨不得钻进电脑里,感觉这二三十厘米的距离,就是我与祖国的距离。就在这时,陕西的一位诗人朋友远洲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海上生明月,我想那轮明月一定是从厦门升起的’,‘生’和‘升’的差异极为微妙,这两个动词轻轻一碰,我已感觉到银晃晃满地的月光。我觉得愈是远离祖国,对母语愈是敏感。”

  文化中秋有内涵

  现在,过中秋节吃月饼早已寻常,人们开始更愿意追寻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今年大众网和搜狐网就举办了中秋诗会,邀请文化名人为网友吟诵诗词,参与者众多,且大多是年轻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楠认为,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孤立地读诗,体验是肤浅的,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文化,获得的体验就会丰富很多。通过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多个渠道的介绍,帮助年轻人学会鉴赏古诗词,了解古人的家国情怀,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唐兴全呼吁,在中秋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里,我们不妨停下平日匆忙的脚步,体味一下节日特有的风俗、礼仪和饮食文化。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来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陶然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让学生写作一首旧体诗歌。结果发现,选择最多的主题是思乡,在表达思乡之情时,使用最多的意象是月亮,而不是手机、微信等学生平时实际生活中的交流表达工具。这充分说明,通过历代文人的共同塑造,望月怀远、望月思乡已经积淀为人们普遍的情感,并且内化为我们民族心理的一种表达,而这种心理是跨越时空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论身在何处;中秋诗歌,既体现古人情怀,也代表着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不论男女老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愿海内外的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中秋诗词牵动海内外的你我
教古诗 写诗乐
职责(汉语教室)
美丽的家乡
我想做中国的媳妇
妈妈像只小蜜蜂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