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的纯木坐椅,精美的手工卡片,琳琅的桌面摆设……太喜欢这里了!”在尤伦斯艺术商店里,前来游览的刘泽丽兴奋地说,没想到专业的艺术机构里也有这样新锐的原创商品店铺。没错,尤伦斯艺术商店就是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一部分。近年来,这样的民营艺术馆和艺术机构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
据有关媒体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00余家美术馆,而民营美术馆达到总体数量的1/3。1991年,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炎黄艺术馆成立,20多年来,民营艺术馆从北上广的“星星之火”,到二三线城市的“花开万家”,虽然其中也几经更迭,但确已成为文艺市场中一块诱人可口的蛋糕。
眼下,公立美术馆因免费“笑傲江湖”,而票价动达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民营美术馆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掏腰包去进行一趟艺术之旅。但20多年的历史并未留下太多的“常青树”,多数年轻的民营艺术馆仍在大浪淘沙中努力辗转。
多元共融,打造专业荣耀
“这几年,各地民营美术馆的兴建再次出现一个高潮,专业、丰富的收藏品和高质量的策展无疑是这些民营美术馆的立身之本。同时,今天的美术馆景观非常多元化,每间机构的使命和研究方向都有各自特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尤洋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2007年开馆前两年就进驻北京798艺术区,经过两年的地域调查和专业研讨才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式。
尤洋介绍说,UCCA展出过数千件艺术作品、文献和大型艺术项目,涵盖了数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曾策划了诸如“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杜尚 与/或/在 中国 ”等专业展览,形成当代艺术潮流的馆藏特色。
此外,炎黄艺术馆也策划过《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徐悲鸿大型作品展》、《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颜文樑大型作品展》、《借古开今——黄秋园艺术展》等展览,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艺术馆发起人黄胄先生的作品还作为典藏时常进行展览。“炎黄艺术馆的书画和文物比较多,平时在这里也能看到不同风格,甚至不同国家的艺术品,感受不同文化碰撞的氛围。”正在炎黄艺术馆观展的邹先生说,自己经常和朋友前来,“去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文化千秋——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给我们的印象很深。”
公共教育,更添大众魅力
除了专业素养颇高的艺术展,民营美术馆还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馆走上接地气的道路,积极为大众提供相聚的地点,甚至让家人或朋友们可以在馆内放松地交流、沟通、学习以及分享彼此的兴趣和热情。”尤洋说。
民营艺术馆通常开展讲座与论坛、现场演出、工作坊、青少年课堂、亲子互动、艺术创作等项目,在服务性、互动性、多元性中把自身变成开放式的课堂,自然会有很多人喜欢这样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具的公共空间。
颇受欢迎的今日美术馆就在每个周末都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我爱博物馆”、“今日创意坊”、“今日表演坊”、“艺术+”、“今日国学馆”、“今日音乐坊”等多个板块全方位地为儿童提供艺术体验,前不久的“第五届家庭艺术欢乐日”、“爸爸我也爱你”、“七夕,来今日乞巧”等活动就从文化、艺术入手,让参与者在身心放松中亲近艺术。
尤伦斯也设置出“创意探索地带”,为亲子和聚会提供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我们有艺术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还有艺术品DIY礼品包,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用颜料、纸张进行创作,还可以将材料带回家继续完成。”UCCA的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还为学校、家庭和团体量身定制课程及活动,或为家庭策划和组织独一无二、令人难忘的生日聚会。
持续发展,还需全面努力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炎黄艺术馆、上河美术馆、泰达美术馆、东宇美术馆等艺术机构能坚持到今天的并不多,大多由于融资、经营运作等各种问题走向倒闭。年轻的民营艺术馆要想避免前辈们的下场,就不得不加强自身建设,持续、专业的策展能力,丰富的收藏品以及更新,不断有效地运营团队建设以及持续的融资能力都是民营艺术馆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除了策划艺术家的个展、联展,结合自己的学术定位把藏品利用好外,积极的馆际交流也可提升艺术馆的优势。”尤洋介绍道,根据自身的藏品和资源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准确的定位,主动和其他同行进行交流培训,甚至向对方输送人才,提升自己软实力,建设馆际交流平台,都是艺术馆的持续发展之路。“现如今的民营艺术馆应该不会大规模的倒闭,一是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不同了,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前人经验,吸取教训,让更多的人通过艺术馆这样的专业机构看到好作品,学到好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