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29日 星期五

古丈:魅力小县 多彩风情

刘显全 刘焕溪 文新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9日   第 15 版)

  栖凤湖

  攀登坐龙峡

  坐龙峡风光

  梳头溪茶叶基地

  岩排溪古村落

  苗族四方鼓

  古民居

  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一瞥

  红石林

  沿常张高速往西南前行,上229省道,途经永顺县的芙蓉镇,驱车再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古丈县城古阳镇。

  古阳镇虽为县城所在地,却不如其他县城繁华,街上宁静而空旷,像是一个边陲小镇。接待采访的一位县委宣传部干部热情地向笔者介绍,古丈虽小,人口只有14万,但值得一看的精华之处不少。其中有三处一定不能错过:古丈的茶、古丈的山、古丈的老村子。他那热情洋溢的话语,让我们对此行充满期待。

  梳头溪:茶叶香飘海外

  说起古丈的茶,倒是早有耳闻。古丈毛尖名气不小,更因古丈籍歌唱家宋祖英的《古丈茶歌》而广为人知:“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

  循着这歌声,次日清晨,笔者踏上寻茶之旅。离开县城,沿崎岖的盘山路前进约10公里,眼前是一条碧水潺流的小河,河两边的山谷上大片茶园郁郁葱葱,一旁还有幽静的苗寨,这里就是县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的梳头溪茶叶基地。古丈正在申报中国有机茶叶产业县,这里也是当地重点打造的生态有机茶基地。

  当地的向导告诉我们,眼下不是最忙的春茶采摘季节,所以难见“家家户户小背篓”的景象,但也有一些茶农每天都在采茶,因为村里就有一家叫“英妹子”的茶叶公司随时收茶。

  来到村头的英妹子茶叶公司,厂房外墙上的一排排斗笠和小背篓甚是醒目。公司董事长龙自刚热情地接待了笔者,谈起茶叶,他如数家珍。龙自刚说,古丈种茶有近两千年历史,古丈茶早在唐代就被列为皇家贡品。古丈毛尖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其传统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等八道工序。英妹子公司把这些传统工艺优化,建成了一条茶叶手工生产线。

  在公司的茶叶加工车间外,笔者透过玻璃看到,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紧张地生产。在包装间,头戴白帽、口戴浅蓝色口罩的龙小玉正忙着包装茶叶。龙小玉一天可以完成大约3000包的茶叶包装,每包3克,市价可卖到1.5元到20元不等。

  今年40岁的龙小玉曾在江苏一家工厂当操作工,尽管在外打工收入更高,但眷恋故土的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而从龙小玉手中包好的一包包茶叶,却从梳头溪村出发,走出古丈,走出湘西,开始了遥远的征程。

  依托日益畅通的物流渠道,古丈毛尖不断拓展海内外市场,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销售网点逾百个,茶产品更出口到欧盟、美国、东南亚、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石林:5亿年铸造的奇观

  自打进入古丈境内,笔者更亲身感受到大山之奇绝。论山之奇,又以红石林为冠。

  红石林地处离县城2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面积约30平方公里,可与云南石林媲美。据专家考证,石林地质形成历史约有5亿年,成片的岩石因含铁质较重呈现出红色,故名红石林,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

  数亿年前,这里曾是扬子古海的海底。大约在4.8亿年前的早奥陶纪,红石林地区曾是一片浅海,后经地质运动,海底被抬起,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地面岩石受到风化、水蚀、溶蚀和重力的外动力地质作用,被分割打磨成石牙、石柱、石林等形态怪异的石林,这些石头大都披着一层细密的纹格,如同珊瑚礁一般,形成了难得一见的喀斯特地貌。

  穿梭于石林间,亿万年沧桑巨变尽收眼底。放眼望去,既有地质跌落而成的深壑幽谷,也有巍峨雄浑的峰峦峭壁;既有峥嵘奇石,也有柔美的石层叠涌。岩石造型各异,有的似巨人伫立,有的如神龟赴海,有的像士兵列阵,成簇成片的红色石林、石芽、石墙、峰丛分布在群山峻岭之中,光怪陆离、似梦似幻。

  尤为称奇的是石之颜色多变,随天气、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晴红雨黑,阴转褐红,晨昏有别。整个景区融秀、峻、奇、绝于一身,无怪乎游客赞誉它为“武陵第一奇观”。

  坐龙峡: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古丈的大山,除造型奇绝令人惊叹,更因酉水之环绕而增添灵性。这山与水,在坐龙峡得以完美结合。

  坐龙峡是经300万年风吹、水蚀而成,谷中每遇山雨骤降,谷鸣川应,犹如龙吟隐隐,而得“坐龙”之名。

  盛夏时节,站在峡谷入口,火热的太阳烤得人们几乎窒息。一进峡谷,凉风阵阵袭来,恍如两重天地。

  越往里走,峡谷越幽深,峭壁坡陡路险,崎岖难行,令人心悸。峡谷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峡深壁陡,林荫蔽日,谷中很多地方终年难见天日。踩上悬空的游道,伴着脚下轰鸣的溪水,让人既惊又喜。

  峡谷内有溪有潭有瀑。溪水蜿蜒,曲折有致。峡中之潭,有的青黝而深不可测,有的清澈可见游鱼细鳞,不时可见三五只螃蟹在石壁上盘踞,引诱游人下水捕捉。

  茂盛的植被、清新的空气,还有如天女散花般从头上浇落的溪水沁人心脾。走到一半行程,我们早已忘记了外面的季节。

  峡谷入口与出口高差数百米,一路攀爬,险要的攀岩路不知走了多少处,总算到了一处平缓之地,脚步刚放松,眼前豁然又现一处几乎90度的陡坡,让疲惫的游客产生“强弩之末”的无力感,却又忍不住要继续迎接挑战。气喘吁吁爬过此处,再走一段山路,才出了峡谷,眼前是一处古朴的土家山寨,让我们又添惊喜。

  老司岩:千年土家风情

  山水之瑰丽诠释了古丈的灵秀,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则赋予古丈以厚重。

  古丈县的土家族、苗族分别占总人口的40%和45.4%,民间文化底蕴丰厚,墨戎苗寨、夯吾苗寨、岩排溪、老司岩等传统村落至今仍保存完好。

  墨戎苗寨是湘西最大的苗文化原生态部落,寨子里的苗族民居、苗族服饰独具一格,尤以苗族跳鼓舞享誉海内外。

  每逢“四月八”、“赶秋”等重大民族节日,夯吾苗寨村民都要打苗鼓、舞狮子,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唱苗歌更是村民离不开的日常生活,“手上活、口中歌”,苗歌对唱随处可见。

  位于红石林镇的老司岩村,东、北、西三面被酉水环抱,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西至巴蜀,北通湖湘的必经之地,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都曾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明代更是繁盛一时。现今,老司岩村仍保留着大批古香古色的土家族民居。

  漫步老司岩村,如同徜徉于土家民族沧桑的历史长廊,随处可见木质结构的古民居,高低错落的古民居与青石林群交相辉映,互补衬托,古朴而清秀。

  笔者走进老司岩村时,七八名村妇正在老司泉前洗衣服,这情景让人感慨。时间仿佛凝固了千年,如此悠然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往返。

  (本版图片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外宣办提供)

古丈:魅力小县 多彩风情
责编:栾峰 邮箱:luanfeng56@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