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29日 星期五

震撼人心的细节

高中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9日   第 11 版)

  “历史本身从来就不是枯燥的,它的鲜活,就表现在细节上。” 历史作家魏风华说。其新著《抗日战争的细节2》(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向人们讲述了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全书既生动可读又厚重大气。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卢沟桥事变起于日本人谎称演习时丢失了一名士兵,要进城搜查便炮轰宛平城。此书告诉我们,当天演习时确实走失了一名士兵,带队的头目便向上级报告。诡异的是,20分钟之后,走失的士兵出现了,而这一消息未向上级更新。于是,20分钟的开小差,直接触发了战争。现在看来,即使没有这20分钟,日本人或者会找到别的借口发动战争。但日本人事后勒令这名开小差的士兵退出现役,将其遣送回国,是否是出于一种恼火的责罚呢?

  历史的细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其中的酸甜苦辣令人咀嚼不尽。张自忠以集团军司令身份冲锋杀敌以身殉国,国共两党给予很高赞誉。可为什么在华北战局中,老百姓都骂张将军是汉奸呢?原来那时候,张将军是军长兼天津市长,他想拱掉冯治安做北平市长,所以在战事最紧时,一个人丢下军队,去北平了,做什么?也许是想获得日本人的支持,这是将军的一个污点,但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作者还写到了一个不易被人注意的细节:当时在日军部队里,做到师团长肯定是50岁开外的人;而中国这边,军长、师长一级的,大多是30多岁的小伙子,一线的士兵当然更为年轻,这是一场老谋深算者跟血气方刚者的战争。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他们清楚的仅仅是:只有打下去,中国才有救。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告绥远将士书》里说:“经我们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只有靠自己民族的头颅和鲜血才可保持……”当是对浴血抗战下的最恰当的注脚。

  日本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还原真相的大门。日本人一次次挑起的事端,多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军官胆大妄为之举,事后经官方确认照准,推波助澜之下,竟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波及数亿人的全面战争,似乎也太不严肃了。可这荒诞让我们四万万同胞历经生灵涂炭,又如何让人心甘?

  读完此书不禁掩卷长叹,心中充满悲壮、愤懑。作为后来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漠视和忘记这些历史的细节?

震撼人心的细节
重温那血与火的恢弘画卷
纪念抗战以阅读的名义
世界欠中国一个公道!
日本侨报社推出20本反战图书
曹聚仁的八年抗战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