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电(王凤山)封关之后,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下一步怎么走?
7月15日平潭封关是一个时间节点,意味着平潭具备了全面开放的条件,从原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建设、招商、产业发展并重的轨道。
7月底,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平潭开放开发要进一步突出对台特色,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自由港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所谓新途径,首先是发挥全岛封关效应,打造政策“新特区”。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平潭就新增台资企业100家。
当然,政策红利只是平潭吸引力的一个方面。立足对台、全方位开放的平潭,正积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机制体制。如实施“区县合一”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6月底,成立澳前、金井湾、岚城等片区管理机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打造全省最快捷的审批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内资企业实施“三证一章合一”、对外资企业实施“四证一章合一”审批制度,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在产业布局上,实验区的选择是,在国际产业链和ECFA产业链中选准基点,高起点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两岸产业对接,着力建设低碳、生态、智慧、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体系。
近期,平潭招商引资动作频频。如成立招商局,借鉴香港招商局经验,面向内资、外资和台资全方位招商;组织小分队到深圳、昆山、香港等地推介,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台湾百大等龙头企业。封关以来,已有韩国SK集团、台湾华新国际机构、利嘉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前来考察,台达集团、神舟租车、吴钢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加快落地。
探索建设自由港,是平潭发展的长远目标。当前,平潭正在加快港口建设,澳前作业区已对外开放,吉钓码头2号、3号泊位近期可投入使用。迈向自由港,将让平潭成为一个贸易、运输、投资和金融都高度自由的开放区域,创造出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