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于互联网时代,即使你不是网络用语的追捧者,也能随口说出几个“给力”、“菜鸟”这样的网络词汇。日前,网络用语迎来了一个逆袭:网上一帖子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翻译成“上瑶楼台皆仙色,怎奈偏登极乐”、“累觉不爱”翻译成“直道风月了无意,却是相思不可弃”,还将其他的一些网络热词翻译成唯美的古风词句。网友评论说,“网络用语也能如此的文雅,瞬间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网络用语伴随网络产生,常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的使用而遭诟病。那么,我们怎样在红与黑的碰撞中寻求一种文雅的网络用语呢?
网络特色:风趣且富有意味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介入人们生活,网络语言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并从网上流行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中。
轻松有趣、言简意赅,是网络用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也是年轻网民热衷于它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兰莲超说,她之所以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是因为其短小精悍,比较能表达现代年轻人当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及感受。在社交网络上使用网络用语,容易被其他网友理解接受,也容易和朋友拉近距离。
网络用语的使用还能活跃谈话气氛。郭之恩是北京语言大学教师,他常使用网络用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他说,时代在变化,学生的特点在变化,传授知识的方式也要跟着变化。现在我们鼓励交流式、引导式的学习,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其个性。小王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她说当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在网上求助,先说自己“脑洞略大,还请体谅”,一下子就把“小伙伴们”给逗乐了,自己的问题也很快得到了答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副教授赵洁认为,网络是互动性最强的媒体,口语化表达占了绝大多数。年轻人最喜欢反传统与颠覆,因此新的词汇不断诞生,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保持了语言的鲜活性,这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扬长避短:俏皮且不失优雅
在网络用语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关于它的非议之声也从未停息。为了纯粹地追求娱乐性和引起关注,如“碉堡了(屌爆了)”、“蛋疼”、“屌丝”等一些网络用语显得粗俗轻佻,故意恶搞,破坏了汉语的严谨与含蓄,而网民也逐渐接受、习惯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苗笑武认为,既要保持网络语言的有趣,又不使网络语言流于低俗,网络上的主流媒体要率先垂范,带头使用文雅、文明、有民族文化价值和美感的语言,以此影响受众。
一些网友也自觉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小林介绍说,她使用的网络用语都是那些有趣的,所表达的意思也是轻松美好的,比如身边的同学开玩笑地互相分类时,会把自己排除在“学霸”、“学渣”之外,而归到“学酥”这种小领域,戏称自己虽不太爱学习,但其实也爱读书。对于那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她会直接忽略掉不用。
网络用语是新时代下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它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的优点,达到俏皮且不失文雅的效果,避免其流于低俗丑陋。
另辟蹊径:有趣且不落低俗
最近,不断有网友试着将网络用语变得更加文雅,不仅有百度文言文翻译器将网络用语翻译成文言文,还有人热衷于将时下的网络热词翻译成古风词句。网络用语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自己的体系和特点,在古风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体现网络用语的文雅与内涵?
苗笑武认为,“除了文言文形式,经典诗歌的诗句也可以为网络语言锦上添花,比如雪莱的名句‘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已经被广泛地改编应用。我国诗海浩瀚无涯,网络语言在此领域大有可为”。而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副教授王晶则认为,“要使网络语言变得文明、文雅,不能仅靠文言文这种外在形式来改变。所谓‘言为心声’,如果我们的话语本身带着对他人和生命的尊重,而不是流于满足人们已经习惯的市井式调侃,以及我们自身的口舌之欲,那么它就是文明的。比如,淘宝流行的‘亲’,听起来觉得很亲切,也很自然,就是不错的一种表达”。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让网络语言变得有趣且文雅,需要每个网民贡献聪明才智,对自己的网络言语负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养眼的网络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