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使用幽默、优美的网络语言(点点滴滴)

刘 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16日   第 06 版)

  日前,一些网友因将网络热词转变成文言文而受到关注,如,将“女汉子”翻译成“安能辨我是雄雌”,将“缺爱”翻译成“寡人倍感爱之所失”,将“亲爱的”翻译成“卿卿我爱”,等等。虽然此举游戏的成分颇多,有的翻译也未必准确,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发明和使用既幽默又优美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具有生命周期短、变化迅速、在特定人群中流行等特点,但这些特点并不是其呈现幽默且优美面貌的障碍。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本·琼森则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的确,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显示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透露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可否认,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过于直白、甚至低俗的语言,即使是普通的交流,也常见到错用错搭汉字词语的情况,搞得不伦不类,语言的格调随之大打折扣。中文是一座宝库,两三千个常用汉字可以组成大量词语,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非常用汉字,由它们组成的词语就更多了。巧妙地使用汉语,赋予它新的、时髦的意思,考验着众多网友的智慧。

  其实,用词不当、不美的现象不光出现在网上,网下的日常用语中也有。微信上曾流传一篇短文,认为国人当下将丈夫称为“老公”不妥。我不是语言学专业人士,不能从历史源头上进行专业考证,但感觉称丈夫为先生、爱人、丈夫,要比称为“老公”好听。称丈夫为“老公”确易产生歧义。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中,就拿“老公”一词开涮,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白云/我是黑土……这是我老公/这是我老母”。

  语言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存在,它在不断吐故纳新。今天的新词经受住时间检验,可能就会成为固定的搭配。当然,那些低俗、错搭、缺乏美感、不合逻辑的编造,则仅仅是昙花一现。不论线上线下,使用幽默、优美的汉语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这方面,文化、新闻、出版等行业要做好引导,社会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

使用幽默、优美的网络语言(点点滴滴)
有趣与文雅能否兼得?
欢迎大熊猫来到加拿大
图片报道
给外国学生起中文名字
妈妈永远都在忙
我家的功臣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