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闽江的发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汇合,始称闽江。
据说古时候,有两个妖怪分别在九峰山和玉屏山上。有一位道士来南平地区游玩时,发现了它们,并用自己的双剑把它们都封压到了这里。这正是道家除妖扶正的最好传说,后来作为现在南平市标的“双剑化龙”,就矗立在建溪与西溪的汇合处,成为福建母亲河闽江的起点坐标。
为了追寻中国道教正一派先辈们的足迹,本报记者深入闽北山区,专程到南平市采访马站的圣公殿。
武夷先辈灵气 润泽三圣古观
吴金旺,一位修道资深的道长,现任南平市圣公殿住持、管委会主任,说话洪钟般有力,向本报记者讲起圣公殿的历史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圣公殿位于南平市延平区水东街道马站白沙洲三合境,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对于道教中喜爱遁居幽静山林的潜隐默修之士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胜地。位于闽北的圣公殿,刚好毗邻武夷山脉,自然会让人联想起引人入胜的仙迹传说。
据吴金旺住持介绍,圣公殿本名为“三圣楼”,又称“三圣庙”。三圣,自然是供奉的三位神灵。最初,圣公殿供奉的三位神灵并非今天所熟知的道教神灵。这主要是由于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其神仙谱系是在吸收各种原始宗教、民间信仰、神话传说等基础上形成的。据南平县志记载,三圣楼供奉着周、陈、王三位圣人,他们生性正直,除恶济贫。传说他们去世时有灵异之相,一朵青云随风而上,当年禾苗茂盛、五谷丰登。于是当地人感其恩泽,为他们建庙祭祀,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1949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圣庙被拆除。1984年,道教徒们在原址上简易搭盖,结砖为座,重奉“三圣”。后来又募捐重建。1997年,三圣庙被划归南平市道教协会管理,作为南平市道协办公地点,并根据所供神像更名为“圣公殿”。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经过重新修缮后的圣公殿,如今已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道观建筑群。上殿玉皇阁,供奉玉皇大帝、文昌帝君、慈航道人等神像;下殿供奉太上老君、八仙、张、萧、刘、连、邵五大圣君,三圣(周、陈、王)等诸神;斗姥坛供奉六十甲子、福德正神、文武财神等神;幽冥宫供奉福德张、金、魏、赵、周五位大仙以及地藏仁师、药王孙思邈等神。
加强道风建设 提升教徒素质
在谈到法制教育和道风建设时,吴金旺住持介绍说,这些年来,圣公殿始终把教育好和引导好教职人员和广大道教徒视为己任,下气力做好这项工作。
3年来,圣公殿先后举办6期宗教政策法规学习班,对教职人员、工作人员以及所联系的骨干信众进行轮训。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扩大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圣公殿还配合福建省道教协会举办了两场正一派道士传度法会和两期度生培训班。圣公殿还协助南平市司法局和民宗局在该场所举办了“法律进宫观”法制宣传活动。
针对南平市道教界存在的一些道风不正、道场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圣公殿从自身抓起,率先垂范,定立了场所人员行为规范,定期组织道众学习道教知识,观摩道教科仪。南平市道协先后两次聘请武当山著名高功到圣公殿传授道教科仪、经韵等方面知识,有力地推动了南平市道风、道貌的改善,以道风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得到全面开展。
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圣公殿着力做好备受关注的场所基建款项的清理工作,及时地为本场所的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办理了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医保社保手续。在实施场所安全工程中,筹资安装了监控设备,设立了安保室,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
圣公殿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协助做好南平市道教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调查摸底工作,使南平市138名道士顺利完成认定备案,258名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时办理了医保社保手续,其中6人享受低保、五保待遇;还派会计人员到南平市道协举办的财务培训班授课,确保了南平市82座道教活动场所在财务监督管理验收考评中,全部达到基本合格以上。
体悟道教义理 建设和谐道观
圣公殿北门内北山上祀奉着张、肖、刘、连、邵五兄弟,称五大圣君,凡是遇到天灾人祸时,都会有信众去祈祷消灾。这种传统信仰在海内外十分盛行。
2008年7月29日上午,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金门圣公宫主任委员郑度利先生一行13人,参观完圣公殿后说,这是神缘把我们友谊拉近,也是张、肖、刘、连、邵五兄弟五大圣君显灵叫我们来到这里的。因这次我们是来参加另外盛会的,没想到走到这里来了。今后要以此神缘作平台,共同将两岸圣公神庙发扬光大,增进两岸道界共识。
吴金旺住持介绍说,目前圣公殿管理班子立足本场所,胸怀道教界,关注全社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利国利民之事。
2013年2月,南平溪源风景区的德云观发生食用野菇集体中毒事件,圣公殿负责人闻讯后,迅速在信众中募集善款前往慰问,并参与经济赔偿的调解工作,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每年的“三八”节,圣公殿都组织信众开展游园活动,及时走访慰问患病和贫困道友;在工作人员和骨干信众生日当天圣公殿会赠送鲜花或糕点;还与社区开展文明共建活动,组队参加龙舟赛;在历次公益慈善活动中,广大道友都踊跃捐献,为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量。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2013年12月,南平圣公殿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吴金旺住持作为圣公殿的代表赴京出席了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三个专项落实》的发言。
今天的圣公殿,以其环境优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吸引着当地信众和八方游客。它与南平市区隔河相望,处闹市而无喧嚣之声,居僻野而无寂寞之感,是一片不可多得的静境。平日里,崇尚自然的道长们在这里潜心修道,体悟道教义理;来往信众虔诚敬拜,寄托自己的信仰;游客络绎不绝,感受着悠久浓厚的道教文化。
圣公殿,正在向人们展现着当今社会中和谐道观的生机和活力。
链接
正一道的传度与授箓
传度,道教仪范名词,指奉道者正式入道的仪范。凡出家入道为道士者,必需有师传授,经考察后,方予传度为正式道士。道教对于传授弟子秘道,至为慎重,不论任何宗派,均以妄传妄泄为戒。故受师承时,必立誓戒,然后传予度世之法,谓之传度。《太上太霄琅书》谓“天地布气,师教之真,真仙登圣,非师不成,心不可师,师心必败”。
天师道的授箓传度源远流长。按《太真科》及《赤松子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斜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明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这是符箓的根源和符录的开端。早期道教入道采取交米登箓和蓄养弟子的办法,北魏寇谦之在改革道教仪式时,改在道场上用授箓的方法,接受入道者,开授箓的先河。
为了提高闽北道教徒的素质,根据《福建省道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从2009年8月至今,圣公殿每年都要举行传度大典,迄今为止,共有300多位正一派道教徒取得度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