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1日   第 10 版)

  电影是一个民族的面孔,要有一个美丽的面孔,首先要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有了美丽的心灵,才能创作出美丽的电影作品,才能有资格去担当民族的面孔。电影发展的好坏,其实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的真实反映。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认为。

  传统文化不仅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也包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或教材上,这种回归是比较肤浅的。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

  ——文化学者王立群认为。

  当影像变得唾手可得,电影的专业性壁垒正在化解,观众为什么还要去影院看电影变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作为影院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可看性”的问题,还要思考“必看性”!这对编剧提出了全新挑战,如果固守文学本体进行电影剧本创作,势必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因此,电影编剧不仅要有影像观,还要有技术观、市场观。

  ——电影编剧刘恒谈互联网新媒体对影院电影的挑战。

  互联网能给影视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但互联网目前只能掌握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渠道,在内容生产方面还得靠制作公司。互联网进入影视业还是一个正在发展进行中的趋势,目前还不能下结论,还需要不断地观察应对。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谈互联网进军影视业。

  新一代观众越来越需要在文化产品中确认自己的存在感,玄幻、穿越、游戏化替代了传统戏剧背景成为了故事的前提,这说明新的文化形态正在成长,只不过目前处在一个比较低端的生长处境中,我们应当正视这种想象,认真思考与它们的合流,在合流之中,提升故事的伦理和文化品质。

  ——编剧李修文认为。

  网络文学遵从生命快感奖赏机制与美感诱导策略,网络文学创作活动的起点、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就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体验与快感补偿的功能。这也决定了其重心在于体现人们的愿望,而不是反映物理事实与社会事实,所以,幻想性长篇故事成了网络文学的主要形态。

  ——评论家王祥认为。

  网络文学规模之大、传播之快、类型之多、作品之丰,早就到了单靠个人努力无法穷尽的地步。因此,任何对它所下的论断都难以避免片面性。商家希望造就的网络文学,政府希望养成的网络文学,学者希望印证的网络文学,用户希望看到的网络文学,写手希望创作的网络文学,很有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厦门大学教授黄鸣奋认为。

  当下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普通读者基本不看文学批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选择以及阅读潮流的形成,基本上由商业性的宣传、炒作来完成。个中危害自不待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认为。

  (张  彬辑) 

茅威涛 剧不惊艳誓不休
103岁杨绛 续写四万多字《洗澡》
非常好声音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