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近2000名观众翘首以盼,期待着一场即将开启的音乐盛宴。作为2014年澳大利亚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音乐营的汇报演出,由50多名澳大利亚华裔青少年组成的新金山交响乐团,在当代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里,为祖(籍)国人民献上一首首中西合璧的美妙乐曲。
澳大利亚著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博士专为乐团创作的《澳洲风》,以土著人的吹管和桉树棍的敲击声为起点,将观众带进了澳大利亚别样的风情之中。伴随着圆号吹出的满溢异域风情的旋律,《剪羊毛》的曲调若隐若现。当京剧快板、中国民乐《喜洋洋》也被巧妙地糅合演奏时,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京君博士新近创作的管弦乐《再献给爱丽丝》,使人深深地感受到音乐的“色彩斑斓”:爵士爱丽丝、探戈爱丽丝、婚礼爱丽丝、小舞步爱丽丝、爱丽丝进行曲、爱丽丝小夜曲,多变的旋律逐渐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在精心编排的乐曲结尾,钢琴原版的《献给爱丽丝》再次响起,恬静而深情。
整场音乐会,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以中国北方吹打乐和唢呐曲为素材的《中国主题钢琴协奏曲》,展现了一幅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卷。为了本次演出,青年钢琴演奏家林可将原来的管弦乐曲改编成优美的钢琴协奏曲,旋律中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
“160多年前,南十字星下走来了一批中国人。他们身无分文,却做着发财之梦;他们凭着双手,打开了金色大门。”伴随着深情的朗诵,音乐会迎来了“压轴大作”—《新金山交响诗》。全曲分为3个乐章,即“淘金梦”、“出国潮”、“金山颂”,描绘出旅澳华人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19世纪中叶,华工开发澳洲,筚路蓝缕;改革开放大潮下,数万名旅澳青年学子艰苦创业;如今,新一代华人子女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在澳洲多元社会里茁壮成长。
在为《新金山交响诗》作词时,孙浩良感慨万千。作为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校长,他的故事正是旅澳华人奋力拼搏的生动注脚。
初到澳大利亚时,孙浩良看着上四年级的儿子对母语越来越生疏,决定周末休息时亲自教儿子汉语。社区里的华人见状,纷纷将孩子送到他家里来学习。坚信“华裔孩子不能断根”的孙浩良一腔热忱,创办了中文学校。2012年,学校组建了新金山交响乐团,它是世界上第一支由海外中文学校创建、以华裔青少年为主体的交响乐团。把歌颂旅澳华人百年创业画卷的《新金山交响诗》拿到中国演出,成为当地华人社团的梦想。
去年,无锡籍的孙浩良“少小离家老大回”,带领乐团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演出。虽然离乡多年,但他心里牵挂萦绕的,仍是那抹乡音与记忆中的故土。
今年,相约北京,离开祖国数十年,孙浩良很激动:“我们虽然生活在遥远的墨尔本,但永远是中华儿女、龙的传人。”
音乐厅里浓浓的异域风,浸润着拳拳中华情。观众席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