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图书欲出 翻译先进

康 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4日   第 11 版)

  徐穆实和他的译作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麦家小说在海外畅销,外国翻译家功不可没。他们以优美的本国语言、适合西方人阅读的视角进行翻译,将中文图书接引到彼岸并焕发出神秘光彩。

    

  最近,美国中文翻译家徐穆实(Bruce Humes)在个人网站上刊出公开信,就中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推动的文学外译提出若干具体建议,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战略落到实处:

  建立“驻地翻译”基金,积极征募外国翻译家到中国短期居住,体验中国文化,结识中国作家、翻译家和出版人(受惠对象应注重国别和语言的多样化,避免过度集中于英、法、德等欧洲语言);

  放宽签证条件,以使翻译家工作期间合法居留中国;

  办好网站,多搞活动,帮助中外翻译家们沟通和交流。

  他的建议,不仅在海外的中国文学翻译圈内引起了共鸣,还让国内业界又一次正视“外国翻译家”这一文学出口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

  “驻地翻译”

  徐穆实离开美国老家已30余年,期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视这里为第二故乡。他英译的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2013年年初由兰登书屋旗下的哈维尔塞克书局出版后,英国《金融时报》据此评论该书是“一位具有罕见才华的作家对鄂温克人恰如其分的致敬”。他近年专注于少数民族文学,于去年夏天赴土耳其修习土语,以备将来从事汉语与突厥语之间翻译史的研究。

  徐先生说,在西方,文学翻译家是被当成专业作家的,有些人的译著在亚马逊网站上架时,还坚持把自己标为“合著者”。中国人对外国翻译家的态度在2012年10月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经葛浩文删改后的译本帮助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后虽然还有人说“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理解并忠实地翻译我们自己的文学”,不过大多数人已认识到,与外国翻译家、经纪人和出版商进行密切合作,不失为明智之举。 “但是我担心,中国目前资金充裕的文学机构正在大力推行一条政治正确的出口‘生产线’,却忽视了供应链上的一个关键部分——外国翻译家。”

  徐穆实介绍,欧盟和美国都有相当数量的“驻地翻译”项目,对外国翻译家包吃包住,负担来回机票,发放数额不等的津贴。RECIT(欧洲国际文学翻译中心网络)旗下包括12个驻地翻译项目,分布于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瑞士。

  “匈牙利翻译之家”创办于1988年,可同时为6位翻译家提供2到8周的入住服务。还有些项目只给津贴,用以支抵吃住费用。如“爱尔兰文学交流”中心可供翻译家在爱工作最长3周,亦有机会与作者见面,到图书馆借阅,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语言和艺术环境,从而获得对爱尔兰当代文学的直观感受,目前已有多位中国翻译家受惠。

  美国的佛蒙特工作室中心(Vermont Studio Center)每年为6位中国诗人提供津贴,以供入住和翻译。LTI韩国文学翻译院提供全学年(9月到次年6月)的培训,每周上课9到15小时,研习翻译,与韩国作家见面,文学采风。每年都有几位外国学生获得翻译学院的奖学金。

  无薪星探

  徐穆实说,如今大部分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外国人已不是西方大学里的汉学家。相反,很多年轻的、极有发展潜力的翻译家就在中国工作,有的干记者,有的当老师,不少人只有旅游签证,等到接手大的翻译项目时,却很难以此申领签证,无法保证在翻译期间合法在中国居留与工作、与作者见面,并研究时下语言的用法。

  “在一条能让中国新生作家引起海外经纪人和出版商注意的‘供应链’上,这些自由翻译家是一个很少为人所知的组成部分。一些人有效地起着无薪文学星探的作用,到处搜寻文学天才。一旦有所发现,他们便将作品节译出来,向外国的文学杂志和文学经纪人,甚或海外出版商推荐。” 徐穆实打了个比方:“想想看,随便什么时候都有几万名外国进口商待在中国。他们拿着商业签证,可以访问工厂,参加行业博览会,寻找新的资源,而无马上回老家之虞。我建议确保自由文学翻译家和文学星探申领签证(至少为期数月),允许他们合法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广而告之,以便他们了解怎样申领!”

  透明的网络平台

  徐穆实说,设计得当的网络平台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能让作家、翻译家、文学经纪人和出版商发现彼此并展开互动。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建起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网”,有了译者库。“可这个网站全是中文,既称不上‘国际性’,也没有‘互动性’。”

  徐先生将英文网站“纸共和国”(paper-republic。org)视为好平台的范本。它建立了翻译家和中国作家两个数据库,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一个由翻译家、经纪人、采购编辑、出版人和中国文学译本读者组成的活跃社区,差不多天天都有关于中国小说和诗歌的新文章发表,谈论着尚未得到翻译的新作、对新译本的评论以及种种影响文学翻译“产业”的话题,许多业内人士成了该网站的定期访问者。

  “如果有志于促进与外国翻译家、出版商的合作,那么申领翻译津贴的过程就应该更为透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这一项目,但我们都是间接知道的,作协网站上就找不到介绍。这样的项目应该有详细说明,用英文推介,让翻译家们和各语种的出版商都能了解。”

图书欲出 翻译先进
“九二派”企业家的商道和理想
爱书妙语
《鲜为人知的中国名胜古迹》在日受好评
蒋效愚:静心深读是好习惯(名人书房)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