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美丽乡村”——醉美张墩

刘 辉 林峥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4日   第 03 版)

  张墩村乡愁馆

  张墩村的葡萄熟了

  打破千村一面

  让人记住乡愁

  出顺昌县城,沿富屯溪往北14公里,就是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福建省南平市埔上镇张墩村。

  初到张墩,沿国道一溜排开的售酒屋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村民售卖自酿葡萄酒的地方,各种包装的葡萄酒琳琅满目,搭上其他农家特产,让过往游客纷纷驻足。

  张墩村在开发建设中,尽量保留农村原生态,原有的山路、村道、田埂,稍加改造成慢道,把农业基地、游客中心、农家乐等串联起来,既可供游客乘车游览,也可骑行探趣;与林业部门合作,建设苗木园、精品园、花卉园,形成四季绿化香化彩化的景观平台……

  不仅如此,借助葡萄酒美名,村里的观光采摘游悄然兴起。张墩村自1988年种葡萄,1999年3户果农率先用传统方法酿造葡萄酒。如今这里500亩基地葡萄就快成熟;瓜果长廊里的观赏瓜果已可采摘;花开艳丽的桃园也到了蜜桃成熟时……

  再美的村庄也需要文化的魂。踏着村广场古朴的青砖,穿过一片果实累累的柿子林,竹栅栏围起一座通透的屋舍,一张张竹匾、竹筛悬挂在屋檐下,随风打着转。这个屋舍就是张墩村建成的全国首个乡愁馆。

  在乡愁馆,不仅可看到犁耙、蓑衣、打谷机等老式生产工具,还可以看到火钳、弹珠等生活用具和童年玩具。顺昌县专门给文体部门编制,负责乡愁馆的搜集、管理。县委书记说,顺昌是农业大县,也是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地点。我们挖掘这些乡土文化,为的是保存乡村记忆,让城里人了解农村和农民的辛苦;让农村孩子了解过去和祖辈的艰辛;让知青回乡,有个情感停靠的港湾;让人们捎上家乡的产品,回馈农村。

  涌现30多个

  “百万富翁”

  为寻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最佳结合点,张墩村依托村委会成立了旅游公司,搭建起产业发展平台,负责管理村里的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金祥粮食合作社、农家乐协会、农产品展卖部和竹工艺公司,共同接洽旅游业务,着力推介醉美张墩。

  金祥粮食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这个拥有104名社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全体社员提供各种农业所需的服务,还注册了“云路”商标。

  村里以多玛仕酒庄为龙头,将全村葡萄种植、酿酒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张墩”商标,对农家自酿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进行指导、改良和监管,销路畅通。

  天然果蔬、自酿葡萄酒、特色农家菜等吸引了八方客,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去年张墩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涌现出30多个“百万富翁”,现有小轿车70多辆。

  一年10万人次

  来看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初见成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村干部的心头大事。村委会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村规民约,规范乡风民风,促使村民共同参与、遵守、维护美好家园。

  葡萄种植和酿酒分散在各家各户,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葡萄产业合作社社员公约,规定了严格的标准,统一商标、品牌、质量、包装、定价,走市场化运作之路;为确保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村农家乐协会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制度和乡村游接待户评星标准,由旅游公司统一登记安排、合理定价、合理收费;农产品展卖部坚持源头定货、厂家直购,让游客买到价廉物美、货真价实的新鲜、无公害地方农特产。

  长效机制带动了产业发展,激励了更多村民主动投身到醉美张墩建设。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张墩的美丽原生态所吸引,预计今年接待游客将突破10万人次。

泉州打造海上丝路新起点
“美丽乡村”——醉美张墩
莆田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田渔村里的“七仙女”
“朱子文化”热尤溪
将在两岸及全球播出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