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经济总量连夺冠 货运航线通八方

泉州打造海上丝路新起点

江宝章 章文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7月04日   第 03 版)

  泉州港

  泉州远眺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热议和支持,世界关注“一带一路”。

  福建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宋元时期,古称刺桐港的泉州对外开放窗口,在我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以爱拼敢赢的锐气、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大气,创造了“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专家和记者组成的“海丝”考察队,来泉州考察并召开“中国与海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认定中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泉州是“海丝”的起点。

  在“海丝”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泉州曾经写下过辉煌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高度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与作用的传承,泉州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肖厝、斗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五大港区为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港口,现已开通航线80多条;泉州与沿线国家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2013年贸易总额超过130亿美元,中东、东盟已分别成为泉州市第一和第四大贸易伙伴。

  世界多元文化的宝库

  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往来,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曾在这里交融汇合,绽放出人类和平与文明的绚丽花朵。至今在泉州仍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珍稀历史遗存,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里的“海丝”文化遗存丰富、保存完好、品种多样、代表性与典型性突出,更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先后在此间举行了与“海丝”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2013年,泉州成功当选中日韩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籍港澳台侨同胞共2000多万人,90%以上泉州籍华侨华人居住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各国;同时,祖籍泉州的台胞达900多万人,旅居港澳地区的泉州籍乡亲有75.52万人。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转化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纽带和桥梁。

  全国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第一,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拥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石化、纺织服装、鞋业3个产值超千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3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品牌。近年来,泉州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民企“二次创业”取得积极成效。2013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5128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291.54亿美元。

  2013年,泉州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6.96亿元,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过夜人气指数居全省以及全国地级市前列。泉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海丝”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泉州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有责任也有义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为全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创造经验、做好示范。

泉州打造海上丝路新起点
“美丽乡村”——醉美张墩
莆田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田渔村里的“七仙女”
“朱子文化”热尤溪
将在两岸及全球播出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