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27日 星期五

《黄河万里图》 走进泉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27日   第 11 版)

  黄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华夏儿女在与黄河水旱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我们赞美黄河,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我们唱响黄河,黄河是世界华人的母亲河。

  我们热爱黄河,黄河融合了中华56个民族的大团结。

  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艺术总顾问、总设计,郭怡孮、龙瑞、孙克担任艺术总监,与国内三十多位书画名家共同创作了一幅长220米、高1.45米的《黄河万里图》国画长卷。这是国内首幅以中国画形式全面描绘万里黄河自青海三江源流经九省至黄河入海口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及黄河两岸标志性建筑的百米长卷。旨在宣传中华五千年文化,宣传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2013年8月于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黄河万里图》展示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上,国内十余位知名艺术评论家一致认为:《黄河万里图》国画长卷既展现了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和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秘书长孙克等30多位书画名家各自的精华创作元素,整幅作品又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完美表现出了黄河的博大精深,参与名家之多、幅面之大皆是史无前例之创举。

  该幅220米长的画幅,整体上看,一气呵成。在山水画传统技法和生活当中景物的结合、水分的运用、笔墨的发挥、中间景物的点缀和处理得当,可以说是非常完整、非常有气势、非常有分量的,是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鸿篇巨制。看出艺术家们山水画功力的深厚和表现大作的驾驭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表示,《黄河万里图》长卷既把握住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又有代表性的生动、鲜活地描写了古今景点。充分反映出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文化,既有中国画的勾勒皴染、笔墨图式,又有现代的、有光影的、立体的感觉,壶口瀑布不单气势大,泡沫飞溅的质感都画出来了,画家很巧妙地融合西法到中国画里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从中华精神的角度来看黄河这个主题,认为黄河不但是中国而且是全球炎黄子孙和华人的。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很多海外的华侨华人一提到黄河都会有很特殊的感情,都会有一种很深的眷恋,即便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个主题抓得很有凝聚力,从文化的高度、从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是很有意义的。这么大的画面能够组织得这么严密,没有很明确某一个人的痕迹,这是很不简单的。现在我们讲文化大发展,鼓励企业界、商界和文化单位合作,这也是一个典范。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一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聚集地。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的泉州,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广泛而密切的往来,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曾在这里交融汇合,绽放出人类和平与文明的绚丽花朵。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籍港澳台侨胞共2000多万人,90%以上泉州籍华侨华人居住在与“海丝”密切相关的东南亚各国,其中100万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10万人以上的有缅甸、泰国、越南。同时,祖籍泉州的台湾同胞达900多万人,旅居港澳地区的泉州籍乡亲有75.52万人。

  如果说泉州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对家乡情怀的故土表达,那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则是全球华人深深眷恋的精神砥柱。此次《黄河万里图》走进泉州展览,也是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以泉州为支点,向全球的延伸。

  旅外乡亲秉承着爱拼敢赢、重商务实、开放兼容的优良传统,构建了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重乡崇祖的生活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闽南文化是与黄河精神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是“黄河东去不回头”精神的升华和内在表现;包容并蓄的人生哲学、重乡崇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此次展览是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迈向未来的一次生动展示。

  据悉,“《黄河万里图》巨幅国画长卷七一文都献礼展”将于2014年6月30日至7月10日在“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主办方介绍,通过《黄河万里图》巨幅国画的大型展览旨在向全球华人宣传中华文化,让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让“黄河一去不回头”的大河文明绽放,为丰富泉州的文化氛围和为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郝毅)  

《黄河万里图》 走进泉州
上海金融学院海内外招聘二级学院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启事
拆迁评估报告送达公告
公告
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