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的京城某茶室,记者与网络上被称为“大华人圈”最活跃的古董收藏鉴赏家之一翟健民先生相对而坐。“从预约采访到落实用了4个月,我俩都够执著……”翟先生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翟先生,祖籍山东烟台,上世纪50年代生于澳门,10岁前家境殷实,父亲喜爱收藏古董。10岁时举家定居香港,其父生意衰退,加上身患疾病,家境迅速滑落。“记得当时母亲拿出个精致小盘子就能换回几百元,朦胧中的我很是震惊。”
1973年,翟健民给古董批发商王老板做帮手,“算是接触到古玩,有机会练就基本功。”1974年底,熟识的黄师傅自己开店,找到翟健民,引领他步入古玩收藏界。“黄师傅是我的启蒙老师,没有他就没有我。从1975年起,就随他到英国各博物馆、古玩街等世界各地去寻货,摸爬滚打,积累知识,才磨练出如今的好眼力。我永远感恩这位良师益友。”翟健民说。
“有次中午冒着大雨,我和黄师傅在英国古玩街的第一家店外,透过橱窗看到一件精致的冬青铀瓶,淋了1小时雨才等来老外店主。货到手,细观赏,我们意外惊喜——一件清乾隆官窑冬青铀,粉彩、雕瓷,运转乾坤瓶”,4个栩栩如生的孩童,意喻乾坤转星,且性价比超高。带回香港的次日,便以10多倍的价格出手。说来也巧,2004年我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居然见到了此瓶,起拍价500万,最终被2400万拍走。那时,我隐隐地看到收藏与鉴赏界的一些高人,其内在兴趣,远远超出投资生意的范畴……”1988年,羽翼渐丰的翟健民在香港开了自己的店——永宝斋。“我太太起的店名,喻意我们的货永远是保真之宝,这源于她的收藏世家,知识结构远超过我。”
圆求学梦4年,每周往返京港
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业界小有名望。2000年的翟健民,已是香港艺术品商会副理事长。在识货断代估价等经验上,他不输给任何人,可在理论研究上却是短板。
“到北大读书充电是我多年的梦想,2004年四十多岁时申请到进北大读4年陶瓷研究专业本科课程的机会。”为了按时赶上每周二下午2时的课,他在香港当天5时起床,赶8时30分头班飞机,中午抵京后直奔北京大学,途中买个汉堡包充饥,走进教室正好1时50分;5时下课后,再奔机场赶最后7时30分的航班返港,途中要复习当天听课的内容,晚11时多抵港,进到家门已是凌晨1时多……”疲劳奔波3个月后,身体渐渐吃不消,他只好改成留宿京城一晚。“当时每次花费约4万元,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大学生了。可我心里觉得很值,越学越感觉知识无价的意义。”
4年间,翟健民凭借顽强的毅力,全方位地吸收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养分。2007年至2013年底,他以首席专家身份亮相于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他坦率求真的儒雅风格和对收藏文化的造诣,深深印在许多观众的脑海里。
只为让精品
流芳百世
近年来,翟健民通过微博传播收藏文化的正能量,无偿为网友发来的古玩照片 “相面”,粉丝超50多万。“为了减少失误率和集中精力,我通常夜深人静时仔细观看,经常工作到眼花或天际蒙蒙亮。有朋友说我怀揣一颗公德心,我确实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更多的朋友学到真知识,促进中国古董的精品流芳百世。”翟健民坦言。
从2004年起,翟健民先后无偿向北大博物馆捐赠一批清乾隆中后期制作的“外销瓷”; 2010年捐赠给首都博物馆83件宋代磁州窑系列精品;向广东南粤博物馆捐赠了20个宋代瓷枕头,其中一件属全球仅存2件的精品……2012年,翟健民在香港成立了世界华人收藏家学会并出任会长。“20多位会员手里都分别收藏着美轮美奂的精品,体现出中国历史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巨大财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