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释奠礼”何以风靡海外(观海亭)

吴霁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6日   第 08 版)

  文庙,又叫孔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象征,主要用来祭祀孔子及历代贤儒。

  文庙祭祀时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祭”。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孔子去世那年(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此后,它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至今仍在海外盛行,堪称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公元3世纪左右,朝鲜就开始举行文庙祭祀。11世纪,越南开始兴建孔庙祭祀孔子。15世纪起,日本在江户时期建立了大量孔子庙。有庙就有祭祀,这就是文庙释奠礼。

  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9月28日上午,祭孔活动在曲阜、上海、衢州、建水、武威、长春、香港、台湾、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同步隆重举行,反响巨大。如今,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韩日欧美等国家,每年都有释奠礼等纪念孔子的活动。

  文庙释奠礼为何能在海外传播千年而不绝?

  首先,是因为孔子学说有世界性意义。

  孔子心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孜孜以求的是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他主张从调适自我、完善人格出发,以和睦家庭,均衡社会,平治天下。有学者将孔子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并称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奠定者”、“人类文化史里的四大智慧巨星”。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体大思精,作为一种实践性文明,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一个“儒家文化圈”。孔子学说对东亚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伦理观念、政治制度、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并不亚于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些国家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孔子的教导;又“祭神如神在”,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其次,是因为文庙释奠礼可以因地因时而变。

  在孔子看来,每个历史时期的制度都有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世事变迁,礼法自有损益。外在的礼仪虽每代有变,而其实质内容即礼义应该保持连续性。

  事实上,文庙释奠礼作为一种祭祀礼制,自形成之日以来,就有一个“变”与“不变”的辨证发展过程,其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各国的释奠礼既保持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对孔子及儒家文化表达尊崇之意,在具体操作中又体现出接受国本身的民族文化特色。以韩国为例,在从祀人物方面,韩国文庙多从中国之制,但配享圣贤并非与中国文庙全部相同,其中东国十八贤从祀是其主要特色。东国十八贤是朝鲜历代的18位儒学家。以本国儒贤从祀文庙,闪烁着“与时偕行”的智慧光芒。

  最后,是因为文庙释奠礼提供了一条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文庙释奠礼从本质上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战败而割让台湾,但日据时期,文庙释奠礼乐的传习表演活动仍在台岛一些地方进行。据文献记载:“1907年宜兰春祭特地邀请台南乐局董事蔡国琳担任指导,1922年嘉义并派员向台南见习,1931年台北孔庙新建落成时还特地自彰化聘乐师北上教习。”

  时至今日,文庙释奠礼依然在全球华人中有着广泛影响。1968年,台湾地区组织专家学者成立“祭孔礼乐工作”小组,由蒋复璁先生担任主任委员,分别设立礼仪、服装、乐舞、祭器四个研究小组,对文庙释奠礼仪进行研究规划的工作。经试行后,于1970年正式定案,在台湾地区正式实行,至今已40多年。

  儒家思想为中国人构筑了精致的精神家园,孔子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导师”。基于对孔子与儒家文化的尊崇,文庙释奠礼得以在中国及海外各地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释奠礼在海外的传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勤奋有“瘾”的华人作家
“释奠礼”何以风靡海外(观海亭)
乌市归侨侨眷接受免费体检
两岸志愿者在滇探望老归侨
凝聚海内外的正能量
中国艺术家在美举办摄影书画展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