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人员技术充当“先锋” 适用项目成“香饽饽”

丝路国家来华取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4日   第 04 版)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铁门关市的光伏发电设施。
  (人民视线)

  推广太阳灶,治理风沙,收集雨水……如今,这些适用技术在造福中国的同时,也吸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目光,特别是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到中国“取经”。

  “再过十几天,我们为发展中国家学员举办的新能源适用技术国际培训班将开班,今年我们还要为中亚国家专门举行一个培训班。”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说。

  作为中国最早的太阳能研究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目前已发展成国际太阳能科研和技术培训中心。从1991年到2013年,由中国政府出资,该所已为世界128个国家培训1300余名太阳能、风能技术和管理人才。

  近日在兰州举办的“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上,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司长阿克萨卡洛夫表示,希望借助兰州的国际太阳能技术培训班,将甘肃丰富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带回本国,应用于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于去年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阿克萨卡洛夫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看来,技术与人员的交流是“一带一路”实施的“先锋”,也是相互需要的。

  在太阳能适用技术走出国门同时,中国另一门经验丰富的技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派学员前来“取经”,这就是风沙治理。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沙化危害尤为严重。近年来,甘肃通过科研和示范,大面积的风治危害区域得到治理,位于兰州的中科院寒旱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成为推广这一技术的“领头羊”。

  与甘肃等中国西部地区类似,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国家也面临大面积土地严重沙化的危害,他们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草方格固沙技术、高立式栅栏阻沙技术、旱地造林技术等,这些在中国实践证明对沙漠化治理十分有效的技术,通过国际培训班不断走出国门,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有5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学员从中受益。

  “对丝路沿线国家来说,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构建安全的生态屏障尤为重要。”蒙古国驻华使馆参赞巴特琪琪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将甘肃防治沙漠化和植树造林的先进技术“带回家”。

  已连续多年为甘肃沙漠化治理培训班授课的以色列可持续发展农业专家拉阿南·卡齐尔表示,这种交流对双方来说均受益匪浅。中国在为很多国家培训大量人才、输送宝贵适用技术的同时,也收获颇丰。他说,数十年前,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被推广至甘肃后得到大范围使用。如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种植已采用这种节水技术。

  许多专家认为,随着新丝绸之路的崛起,沿线国家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密切与频繁,中国长期积累和总结的适用技术,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取经”。

  (据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 记者张文静、王艳明、朱小燕)

刘奇葆在光明日报社调研
丝路国家来华取经
明年形成10家大型乳企
“剑网2014”剑指网络侵权
全民健身 沪上乐跑
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成立
北京处罚114家环境违法单位
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成立
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
新疆阿勒泰牧民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