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14日 星期六

警惕恐惧更利于安全

杨子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4日   第 03 版)

  警惕恐惧本身可以让我们更安全,罗斯福总统的这句话,是一个经历过世界大战的人的理性之语。战后出生的领导人或许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修昔底德的结论往往被冠之以“陷阱”,而没被理解为忠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生,被修昔底德归咎为雅典崛起及其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但后世对这一论断解读却变成了: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然而,稍据历史知识就会明晰,雅典和斯巴达都是城邦国家,它们之间并非大国之间的零和博弈。修昔底德的本意可能更在于“以史为鉴”,防止被夸大的恐惧演变为战争预言。

  近些天读的多篇西方报纸的文章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世界正在面临一大变局,中俄正在联手挑战美国建立的旧有的秩序。这很正常,一个守成之国在经历了一段所谓的“正常秩序”后,面对变化当然会变得迟疑、惊诧最后导致恐惧。这与当年大清士大夫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的恐惧是一个道理。

  修昔底德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得以观察国际纷争背后的原因,但对其论断理解的差异却可能导致悲惨的结局。如果将其视为“陷阱”,那么100年前的历史就是案例:一个世纪前,德国的崛起及其在英国引起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很显然,这个道理在战后的领导人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理解。奥巴马在其演讲中,信誓旦旦:美国还将领导下一个100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其一帮战争狂人的子孙还在费尽心机地解禁日本的自卫权。因为他们更相信,一些新兴大国的崛起及其在美国引起的恐惧注定将使21世纪走向战争的结局。

  早就有人预言奥巴马不会列入伟大总统之列,因为其执政缺乏原创之举,反而更多取自历史上美国总统的治国理政方略(至少学习过里根经济学),但显然漏掉了罗斯福这一页。

  更多的类比把现在的情形比作是大战前夜,但这是一种被渲染的恐惧。美国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诸多“小动作”只会把一种预言演变为现实。更理性的行为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奥巴马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汲取罗斯福的智慧,警惕恐惧本身,努力防止世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警惕恐惧更利于安全
世界经济减速不全是坏事
北约秘书长访问西班牙
夏日降温妙招多
日本政客为何惧怕“慰安妇”?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