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本报独家综述

“千人计划”越来越“枝壮果丰”

●初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形成相互衔接的引才体系

齐欣 牛俊梅 林馥蕾 孙彤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12日   第 07 版)

  编者按:

  国无才不兴。5年来,我国先后引进了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创业、产业创新等领域大显身手。此次,我们挑选出的北京、江苏、湖北、陕西四个省市中,北京位列“北上广”,而江苏、湖北、陕西分别位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目前,北京的“海聚工程”、湖北的“百人计划”、江苏的“双创计划”、陕西的“百人计划”各有千秋,代表了“千人计划的发展水平”,结合“千人计划”,四省市为我国先后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体系。

  

  各省市为吸引海外人才,给予每个海外人才事业发展资助及安家费补助50万元到100万元。其后,各省市每年根据财政收入会相应安排财政资金,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从人均补助金额上看江苏支持力度最大,最为突出。

  财政支撑持续稳定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7年来,我们不断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构建起‘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的引才模式。对双创人才,给予经费资助,对世界一流水平的双创团队,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支持。”

  陕西省则本着“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的思想,以优厚的生活工作经费资助和一项项配套政策措施,解除引进人才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改善干事创业的基本环境,增强该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工程的吸引力。陕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成应斌表示:“我省在为引进人才年平均投入上呈逐年递增态势,在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上没有上限限定,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平台。”

  各个地方为人才引进计划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并得到了让其满意的成效。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李端阳说道:“根据‘百人计划’实施效益调研评估情况,我省目前对引进人才的投入虽然已经不小,但还不能够满足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发展需求,还需要各级各用人主体进一步加大引才投入力度。相比较于政策部门的人才投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百人计划’都达到了预期值。”

 

  为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鼓励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利申请,让专利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成果,地方省市在专利方面不断推出激励机制。

  促进成果转化衔接

  北京市发明专利的主体均为企业产品项目的核心技术,其科研方向是根据最终的使用、产业化的需求决定的,这从根本上避免了科研与产业化及应用脱节的矛盾。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于淼说:“在邓中翰创办的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转化上作用明显,目前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1327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芯片领域。”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处长李迎波介绍说,“针对已获得《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的在申请国内发明专利,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并持续缴费至第6年以上(含第6年)的发明专利,以及省级举办的相关创新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专利,我们会进行一定金额的相关申请授权费用资助。”

  江苏省关于专利方面推出四条奖励性举措,对高价值高质量申请的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高价值的发明、每年授权发明专利中评选出的百件优质专利、每两年对发明创新成果显著的发明人、十大发明人或民间发明家分别给予奖励。

  湖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镧说:“湖北‘百人计划’授权专利基本都能够在湖北得以较好的转化,有效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融合。”

 

  各省市级引才计划效果如何?无论以海外人才创办企业数量,还是从企业注册总资本量,都可以看出势头良好。

  技术创新最是核心

  这些效益好的企业往往在技术上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创新能力。部分省市更是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

  据了解,北京市“海聚工程”创办企业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以上的有2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7家。在引进人才创业方面,江苏走在全国前列,在2296名双创人才中,就有91%的人在企业。截至2013年,在江苏省双创人才创办的企业中,134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多家销售收入超亿元。

  据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于淼介绍,“海聚工程”的优势企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领域为主,能源与环境、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企业也占有较大比例。例如蔡蔚创办的精进电动科技公司,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驱动电机填补了我国的一项技术空白,并实现了产业化,所开发的电机驱动系统实现了多项指标世界之最。

  陕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成应斌说:“在陕西省‘百人计划’的支持下,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软件、通讯、电子器件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如毛世民创办的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其研发的“万能”机床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船舶、钻机和核电行业大规模齿轮的加工制造,从根本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的壁垒。

  技术创新的关键还在于人才,比如在江苏省“双创人才”张雷创办的远景能源公司,近600名员工中就有80%的研发及技术人员。该公司从2007年成立至今已连续多年业务成倍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服务提供商。

  根据湖北省“百人计划”实施效益调研评估情况,“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创办企业都处在发展上升阶段,相对优势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据了解,未来,湖北省将加大创业类人才投入力度。

 

  各省市充分整合和统筹各类人才资源,依托高新园区、高等院校和省属骨干企业等,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辐射带动地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的平台。

  区域规模展现实力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没有创新创业基地,但是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于淼说:“根据《北京市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暂行办法》,北京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将采取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聚焦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重点引进和支持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千人计划”、“海聚工程”人才以及相应高水平海外领军人才及团队,带动人才和产业、项目、科技、资本等关联领域实现互动式发展。

  湖北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李端阳表示:“在未来,省级还将继续扶持5—10个引才基地。”湖北省集中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力量,重点推进建设武汉未来科技城和中华科技产业园,通过引才引资政策创新、经济合作模式创新以及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支持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吸引全球华侨华人来汉创新创业。

  在各省市的平台建设中,打造创业孵化载体是重头戏。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大力建设创业载体,建有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器446家,面积2416万平方米。”陕西省更是在加强财政激励机制的同时,深入推进陕西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相关工作。

 

  绿色通道向人才大开。

  身份制度深入改革

  北京市和江苏省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海外人才居住证申办效率,并对持居住证的人才及家属的落户、居留许可、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相应优惠政策。

  因办理程序繁杂,办理证件耗时长,有些情况下,“相关部门还不能够满足海外人才需求。”陕西省为引进人才办理居住证实施“保姆式”服务和特事特办政策,陕西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崔国正说:“引进人才申请办理居住证时,我们在政策允许和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优先办理,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在手续暂不齐全的情况下,以保障引进人才利益和解决后顾之忧为基本前提,实行特事特办,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具函件,协调地方予以尽快解决。”

  不仅海外人才的居住证得到办理,其家人也享受相应政策。比照中央“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武汉市规定,凡在该市工作、创业且纳入省“百人计划”等计划高端人才,或受颁中国政府友谊奖等称号的人才,均可享受签证和居留特惠政策。中国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外籍配偶和子女也可办理长期签证、居留许可或永久居留。湖北省人社厅人才中心专家处副处长、省“千人计划”服务窗口负责人丁志光表示:“引进海外人才富集的武汉市出台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签证、居留等出入境便利的政策,规定外籍高层次人才可一次性办理5年签证,并首次明确其妻子和子女也可享受同等优惠。”

  

  各省市不断加强引进人才制度,在生活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

  保障政策更加开放

  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为人才迸发创造活力保驾护航。据了解,从已经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省市来看,上海、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已设计了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申请转为当地户籍的方法。

  根据北京市相关政策,持中国护照的“海聚工程”入选者(含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要求取得本市常住户口的,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按照有关规定,简化程序,优先办理落户手续。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于淼说:“截至目前,已为引进人才及其家属办理进京落户31人。有需要、符合要求的就会尽力办理,现在办理的人数就是申请的人数。”

  湖北省武汉市出入境管理局科长黄建新介绍说:“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落户工作,我们积极协调省公安部门出台了具体操作办法,并实行按时办结制、及时反馈制等,努力为海外人才在鄂落户提供最大便利。”据了解,湖北省“百人计划”中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回户口注销地落户、回原籍地落户、在就业地落户以及变更信息项目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

  目前,陕西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共有21人申请办理落户,实际办理落户21人。原则上,为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引进人才办理落户和居住证等均实行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和“保姆式”服务,户籍管理机关按照引进人才身份情况划分类别,针对不同情况推出相应政策和业务流程。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无法提供相关数据。但是,江苏省目前在落户政策上持开放态度,争取让高层次人才户籍落地无障碍。

  绘图:张业奇 制表:孙彤昕 林馥蕾

“千人计划”越来越“枝壮果丰”
形成合力(创事记)
责编:齐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