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家家具企业,360多个老板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这个比例可能算不上稀奇;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些老板,大部分曾经是成天对着墨斗、榫卯的木工师傅呢?
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爱学习是一种社会风气。随着近年来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这个“木匠之乡”老中青三代的家具老板们,都选择主动“充电”,戴上现代管理的“硕士帽”。
“家具人才培育效果好不好,企业老板是关键。我们围绕造就一批精于管理、研发和营销的核心人才这个目标,不断加大对家具老板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是要带动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和理念,为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区长何善锦说。
吴述文:“学得慢就是退步”
左手摊压着一叠厚厚的材料,右手握着一支钢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右边耳朵上还夹着半截铅笔,这就是我们见到南康首个攻读MBA的老总吴述文时的情景。
现任文华家瑞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吴述文,是南康家具业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朴实的客家汉子,不仅是南康第一个攻读MBA的家具老总,更创造了南康家具行业的许多“第一”:第一个获得赣州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家具老总;第一个聘请顾问指导企业发展;最早系统培训员工;第一家引进家具原创研发设计团队;最早制订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第一个在全国家具界担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这无数“第一”的背后,是吴述文多年坚持不断地学习。他常说:“学得慢就是退步。”
1996年,在广东打工6年的吴述文返乡创办了文华家具厂。“那时候厂子条件很差,员工只有6人。企业也谈不上发展战略,基本是市场上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
然而,摸爬滚打多年,吴述文逐渐意识到,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生产技术重要,了解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同样重要。
政府开始通过报销大部分学费等方式,资助家具老总到各大高校MBA班研修,2007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进入江西财大MBA班学习,成了南康家具界首个“吃螃蟹”的人。
“不耻下问,学以致用。”他成了班里问题最多的人,也是学习效果最明显的一个,好的东西他立马消化、吸收,并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实践中。
作为一个地道的客家汉子,他以前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融合千百年形成的客家文化、木匠文化和家具文化,开创一种有“故事”的文化家具消费时尚。2009年,他首次引进家具原创研发设计,与深圳拓璞设计院展开合作。“客家风”系列产品问世后,由于产品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引领了南康家具文化消费风气之先。
对于未来,吴述文有更大的目标:“我正在和专家、教授规划公司未来10年战略目标,未来的文华家瑞将更加关注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刘维平:“自己给自己设坎儿”
“南康家具的兴衰荣辱我都经历了。”作为维平创业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49岁的刘维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思维敏捷,沉稳低调。
然而他的企业成绩却颇为“高调”:年产值5.2亿元,员工1200多人,大型生产厂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经销商800余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城市,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正如刘维平所说,他的家具厂和南康家具同龄,深知创业艰难的他,为其取名创业家具厂。“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最主要是没有找到企业发展的方法。”
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后,刘维平是参加最踊跃的一个;闲暇时自己还买回几大摞家具书籍研究,遇到疑难就到赣州各大院校“蹲点”,向专家请教。
2005年,刘维平下定决心做实木套房家具,并给自己的产品定下了“专、准、精”的目标。清晰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的高品质,让他的企业在当年就喜获丰收。
企业发展有了初步的成效,刘维平并不满足,按他的话说,“抱着一棵树早晚会吊死在上面”。刘维平开始在全国各地学习取经,打造自己专业管理团队,企业开始了快速发展。
坚持不断的学习让刘维平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只有自己给自己设坎儿,才能打到“七寸”。
为了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刘维平多次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的MBA高级总裁班“充电”,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程钢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陈来院长、台湾国际流程成本控制专家陶树令教授等30多位专家、教授成了良师益友。
不仅如此,刘维平还带着公司的管理团队及员工坚持每周上课学习,成功导入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海尔的OEC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法)和ISO9001—2008国际管理体系的管理系统和模式。
如今,刘维平不仅打造起自主研发设计团队,还与国内一线研发设计机构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产品设计理念更具市场前瞻性。“我们走自主研发,专利申请,再到上市的道路,形成知识产权壁垒,让别人想抄也抄不上。”刘维平说。
曾昭玺:“学就要学到透”
在南康家具业内,要说谁的企业最出名,大家立马能数出好几家;但要说谁的企业产品出口最多、最有特点,答案可能就不约而同——曾昭玺。
“做出口当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真做起来才发现,这里的学问更大。”曾昭玺回忆到:1998年,他接管之前和两个朋友创办的三友家具厂一厂。随着南康家具产业环境不断优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多年的珠三角打工经历让曾昭玺意识到,既然国内家具市场饱和,何不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国外市场?但是国外市场虽然利润高,对产品要求也高,甚至苛刻,之前几家尝试出口的企业都铩羽而归。
曾昭玺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硬碰硬”:“既然外国人要求高,那我就是开始几年利润不要,也要学到真本事。”
然而,首次和外商合作,曾昭玺就遭遇了“滑铁卢”。
2006年,曾昭玺接下和马来西亚客商的第一单,由于抽检达不到对方的要求,一个货柜的产品全部退回。后来马来西亚客商派技术人员到厂里蹲点,技术人员只告诉师傅要这样做,却从不解释原理,一处不合格便要全部返工。反反复复返工,让几拨师傅都爆了粗口。
为了和外商打好交道,曾昭玺多次参加各大高校组织的MBA高级总裁研修班,专门选修国外家具的质量标准要求等课程。
针对生产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曾昭玺常常拿着好几个模子去找老师、访专家,“经常是大家都犯难,但聊着聊着,一下子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
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的互动中,曾昭玺和师傅们总结经验,花了足足两年时间,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对外加工工艺标准,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
如今,他的产品已得到国际商家的认可,外商慕名前来南康采购。产品远销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等十几个地区和国家,外销产品占产量的80%以上,成为南康最大的家具出口企业。
对于中国家具制造出口的未来,曾昭玺说:“家具出口从来都不是‘锯子一响,黄金万两’,只有不断学习,走好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企业才能踏上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