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康,你很难不被这里数不清的“蓝色经济”所震撼。无数蓝色车间顶棚下覆盖的,是南康家具20年磨一剑铸造的产业集群。
近十年来,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和实践在我国迅速崛起,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配套和生产制造能力。然而,要保持住其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竞争力,能否进行持续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无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市场、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成为重中之重。
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和外部市场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增强转型的厚度,让转型升级的步伐迈得快而稳?南康家具产业群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
企业对转型的敏锐。南康曾经遍地密布家具作坊,然而,当2002年“假货风波”猝然到来,当本地原材料资源紧缺,当国际家具市场向文化消费型转型,当转型升级的大潮到来时,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具企业都开始了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从当初的出于生存的被动,到后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提升附加值,一个共识正在形成:只有不断往市场前沿走,自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对转型的持续支持。从《致南康在外经商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到“三放宽、四不限”,从《南康市家具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到《南康市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五年规划》,再到《南康家具转型升级规划》,政府持续执行“煽炉子”、“放水养鱼”政策,只要是对南康家具产业发展有帮助的,政府都坚决支持。当市场调节积极时,政府乐于做“甩手掌柜”;当市场调节失灵时,政府恰如其分发挥有形之手,和企业共患难。
从推着企业走转型之路,到引导企业自己意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清醒自身角色定位。通过建立大型产业园区,引入“鲶鱼”,组建喷涂、检测、烘干等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家具材料、木工机械、精致包装、现代物流等服务产业,资助360个木匠老板读MBA等的“有所作为”,政府和企业一起成长。
南康家具转型的这种“厚度”,是其20年专注家具的积淀,源于当年15万南康人南下打工所培养的开放视野,源于南康企业家通过不断学习而更新的思想观念,源于其穷则思变、勤奋务实和宽容待人的客家精神……
产业的市场转型将不断深化,但我们相信,只要身处其中的人有这种定力和魄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