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

习得(治理篇)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22日   第 05 版)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等。《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释义: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充满了辩证的智慧。习近平引用的这个名句,将难与易,大与细(小)的相互转化阐释得淋漓尽致。

  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能就在如何落实好一个农民工的工资,解决好一个儿童的上学,帮助好一个青年的就业之中。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我们需要有宏大的顶层设计,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官之至难者,令也。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明·海瑞《令箴》

  原文:同引用

  释义:最难做的官是县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工作是许多领导干部在走上重要岗位之前,必经的锻炼过程。引文中海瑞认为需要很强的能力才能胜任县级领导。尽管中国有几千个县,但每一个县都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要负责当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县一级的每一个决策所影响的都是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因此需要非常谨慎。再加上县一级工作承上启下,既需对上负责,又与老百姓距离非常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释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中国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尚贤者,政之本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墨子·尚贤》

  原文: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释义:崇尚贤能的人,是为政的根本。

  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他认为,打破血统界线和论资排辈,崇尚贤能之人,是为政的根本。他的这一思想,包含了平等选拔和科学使用人才的思想。他的“举义不避贫贱”、“ 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等原则,今天依旧适用。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习近平《之江新语·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典出:《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原文: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释义: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如何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就是需要培育法治精神。没有法治精神,再精密的法律条文都难免沦为摆设。可以说,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

  明代张居正曾感叹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是同样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从客观上说,法治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详细的了解,而在于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体现规范意识。

  治乱绳,不可急。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汉书·龚遂传》

  原文:“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

  释义: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理清头绪。

  有些事必须抓紧,有些事则急不得。正如“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条分缕析,慢慢找到症结所在,这考验一个人的智慧锐度和心理的耐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习近平署名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新华社2013年12月31日电)

  典出:汉·王符《潜夫论·释难》

  原文: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释义: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

  习近平引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指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这就要求,执政者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当然,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中国的改革道路上,没有人是旁观者。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

  原文:同引用

  释义: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保持政令、措施的公平与正直。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自古至今,百姓谁不爱好官,而好官的共同特点是公平正直。习近平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顾嗣协《杂诗》

  原文: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

  释义:骏马可以跨越险境,但要论耕地,比不上牛。牢固的车可以承载重物,但要论渡河,就比不上船。

  《老子》中即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辩证描述,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道理。用人则要用人之长。让马犁地是浪费人才,驱牛冲锋则是强人所难。作为选用人才的组织部门,首先要做的也是区分不同人才的类型,继而确定他们适合的岗位。习总书记引的这首诗,也值得用人部门深思。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原文:同引用

  释义:子产治理郑国,百姓没法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

  治理思想和治理方法,自古就有多种。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他亲历亲为,明察秋毫,时间不长,就把郑国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天天躲在房里弹琴,依旧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经验是,重视教化,讲究用人,为政清净,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用重典治乱世,百姓不敢欺骗他。一是亲历亲为,二是求贤自辅,三是威化御俗,这三种治理思想,因时而异,顺势而制,对今日仍有巨大借鉴意义。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典出:宋·包拯《致君》

  原文:同引用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明”是让百姓懂法,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明”也是让自己懂法,在内心拉一条底线。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才能让法令顺利推行。在这点上,任何人都不应有例外,而领导干部尤其要出于一颗公心,真正从心底里敬畏法律。因此,只有为官者“寸心不昧”,方能使“万法皆明”。法度明,纪纲正,大治之势必成。事实也证明,哪里的领导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那里的正气就上升,事情就好办。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从政体会漫谈》

  典出: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原文:同引用

  释义:要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激”浊“扬”清一说,用的是两个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动词。和不良风气与恶势力斗争,绝不是吹吹风、挠挠痒,必须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决不能当“鸵鸟”,也不能当“开明绅士”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铁腕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是为“激浊”;践行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扬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党员干部是否能做到正字当头,一心为民,秉公办事,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

  (本版整理、释义:陈振凯)

  制图:潘旭涛

习得(治理篇)
激浊扬清 第一要义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