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贸易伙伴国保护主义大棒的伤害。专家分析,全球经济低迷、复苏乏力,各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博弈力度加大,颇有实力的“中国制造”日益成为竞争对手的“眼中钉”,频遭他国“双反”。为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完善贸易救济立法,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
手段翻新花样多
欧盟、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与中国发生摩擦最多的地区。今年伊始,美国接二连三地发起了攻势。1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包含限制美部分政府机构采购中国的信息技术产品等内容的法案;1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对中兴等在美销售的中国手机和平板电脑发起“337调查”;1月23日,美国宣布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欧盟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从未停止过。去年,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闹得沸沸扬扬,妥善解决后,又连续发生多晶硅、葡萄酒、无线通信设备等贸易争端。除发达国家外,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增多。
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西方等国,行使贸易保护时往往披上各色外衣,手段多样,花样翻新。他们常常使用的手法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和制裁,此外,就是关税壁垒、行政保护等贸易保护措施。
贸易保护的另一个花样是对华施加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通过制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劳工安全标准、福利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将中国产品排斥在市场之外。
中国受损最严重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成为众矢之的,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情况愈发严重。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
之后,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举措像“紧箍咒”一样密集地压在中国企业的头上。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总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长了17.9%。
“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从现有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将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以及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为何受伤的总是中国?沈丹阳分析,“贸易摩擦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他表示,近年来一些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自由贸易理念弱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同时,由于我国外贸出口市场布局还不够均衡,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都不同程度地加剧,因而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政府企业积极应对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中国在应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据沈丹阳介绍,中国在强化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公共信息服务和贸易救济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显著加强。中国还妥善运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还通过对话磋商来管控分歧,既发挥与主要贸易伙伴国政府间贸易救济磋商机制作用,又努力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稳定可预期的贸易环境。中国强化了对企业的法律技术指导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运用法律维权,同时支持相关商贸协会和国外的业界进行交流。
未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仍任重道远。国务院最近表示,要加强贸易摩擦应对。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经济贸易、国际法律专家的作用。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总体协调和部门合作,努力减轻贸易摩擦对我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完善贸易救济立法,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
专家建议,政府和企业对贸易保护主义要化被动为主动,一是加强反制,二是要依据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据理力争。同时,完善贸易救济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机制,有效化解贸易摩擦。还要加大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培训力度,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