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民国时期繁华地段 原有风貌或将重现

百年“香厂新市区”启动整体保护(聚焦京城)

本报记者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5月13日   第 05 版)

  香厂新市区泰安里仿照上海的石库门里弄式住宅而建。
  郭 谦摄

  有着百年历史的香厂新市区有望恢复民国时期风貌。近日,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牵头召开针对西城区香厂新市区的保护建设可行性方案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根据初步规划,该区域将不再兴建高层建筑,临街道路以西洋式为主,香厂路等重要历史道路保留现有路况;同时,改善区域内人居环境,增加周边居民区的居住面积。初步方案制订后,将征求民众意见。

  

  曾是当时京城CBD

  “这里是北京首先主动引进西方文明的地区,也有北京唯一的标准上海里弄——作为香厂新市区组成部分的泰安里采用了石库门式样,在北京可谓独一无二。”研讨会上专家表示,香厂新市区是民国政府为振兴都市而开展的区域试点,是当时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市区,在北京城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香厂新市区”位于西城区虎坊桥路口东南侧,总面积约22公顷,建设于1914年至1918年。民国政府在此建造了大量西式建筑,配备电梯、暖气等前卫的基础设施,区域内汇聚了众多剧场、电影院、曲艺场和中西餐馆等,是当时北京城最西化、最繁华的地区。

  “香厂新市区”的“新”字源自它的设计和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区首次引入西方建筑及管理理念,以“新”、“奇”、“特”而出名,曾首设路灯、汽车出租行等新鲜事物,是北京当时的CBD。上世纪3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变化以及人口的迁移,香厂新市区的繁华逐渐褪去。近几十年,该区域的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现存10处民国建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认为,该区域已由原来规划的中高档消费区蜕变为低端商业、公建和住宅混合区,除东方饭店外,商业档次不高,业态混杂,居住环境拥挤,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传统建筑的衰败,环境脏乱的现实,让我印象深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文物保护要与现实居民生活良性互动,要与提升民众生活、改善生态环境、培养健康情绪等相结合,让历史街区成为民众喜欢的地方,提升生活质量。

  据介绍,该街区总建筑面积为17.5万平方米,居住用地占50%,居住人数达到数万人。 规划部门建议,棚户区地块维持原有临街建筑形态,允许地块内增加层数,通过建筑平面的调整、地下空间的利用增加居住使用面积,增加电梯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同时,建议放宽审批中对日照间距的要求,通过内部平面的调整及配套设施的增设改善使用环境。

  据规划部门初步梳理,香厂地区现存民国时期建筑共10处,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处、其他未登录历史建筑6处。其中东方饭店是目前香厂地区仅存的保持原有名称和业态的民国公建。未来将通过认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等方式扩充保护对象,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为历史文化街区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香厂地区的历史价值较高,街区格局尚存,建筑特征较为明显,因此建议将该区域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应重点加强对建筑遗存及街廓空间的保护,进行整体引导,以保留历史记忆。未来整个街区应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不再兴建高层建筑,沿街主要道路建筑风格以西洋式为主。”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世仁认为,香厂新市区是北京城市建设历史链条中很典型的节点,这样的古建筑一旦遗失,损失很大。“既要复兴香厂新市区的历史风貌,还要恢复其历史记忆,这应该是保护过程中的两个标准。”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建议,以香厂路、万明路为重点,保护香厂新市区内现有街道,控制沿街建筑风貌及体量,保持原有道路样式及宽度,并严格控制沿街建筑退线。同时,相关负责人还以上海新天地为例,建议将香厂路的商业与住宅楼房建筑的外墙与结构进行保护性修护,还原历史原貌。

  针对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表示,可在原址上进行标示,使用文化探访路等方式将历史遗存地址串联在一起。对于已经建好的现代化建筑也应进行遮挡,使建筑风貌保持一致。

百年“香厂新市区”启动整体保护(聚焦京城)
点击北京
贝家花园的故事(名家话北京)
京华纪事
北京门头沟 废弃矿山变身博物馆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